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开栏的话
在新我国70年科技开展进程上,有这么一批我国的脊柱,他们担负科技强国的任务,不畏艰险、前仆后继、勇攀顶峰、诚恳报国。他们,有的已化作天上的明星,有的仍老骥伏枥奋战在科研一线。王泽山、彭士禄、王选、孙家栋、屠呦呦、南仁东……这些姓名已被我们熟知,但他们也有许多故事不为人知。科学我们的精力应该被铭记和传承。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科技立异70年·我们小事”专栏,撷取这些优异科学家人生的一个片段或故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展示他们身上务实立异的科学精力、忘我贡献的家国情怀和心有大我的人生境地。
绘图:陆越(实习)
采访王泽山院士的时分,他是自己开车来的。
眼前这位斩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年逾八旬的“火药王”,个不高、偏瘦,但显健康,精力矍铄,看起来不过60多岁。或许研讨火炸药终年出户外搞实验,趁便训练了身子骨吧。
谁知王泽山的“年青”是由内而外的。他智能手机玩得很溜,每次出户外都是自己用APP订票。他常说:“我这个人不喜爱费事他人,能自己做的工作,尽量不让他人帮助。”户外实验场都地处偏僻,从机场或火车站出来他也是自己打车前往,在不同城市都有熟悉的出租车司机。
2017年3月10日王泽山院士在辽阳实验场 朱志飞摄
在户外实验场,王泽山总是比学生们更早抵达装药房,把实验准备工作做好。时刻紧任务重,为了节省本钱,实验往往从早上8时继续到下午,他也总是一向坚持到实验完毕,才跟我们一同就着风沙,吃凉透的盒饭。然后,赶第二天一早的飞机赴下一个实验场。
有人曾在机场看到一个酷似王泽山的“小老头”,背着双肩包单独过安检,大为惊奇,就打电话找王泽山的学生释疑求证:“王院士出差了吗?最高科技奖得主怎样一个人出门?为什么不必院士待遇走快速安检通道?”学生的答复是:“一个人走一般安检通道?那一定是王老师本尊没错了。”
关于喜爱独来独往,除了不愿意费事他人,王泽山还有自己的理由。他说,单独出行能够防止把时刻糟蹋在社交上,比方接送、问寒问暖、吃饭。并且,使用常常出户外途中的这些独处时刻,他能够考虑许多科研上的事。
人物简介
王泽山,男,我国闻名火炸药学家,我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讨生导师。
1935年9月出世,吉林省吉林市人,1960年结业于我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火炸药专业。他是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策划了我国火炸药开展的道路和战略,培养了90多名博士和大批火炸药高层次人才。
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与火炸药企业、研讨所紧密结合,敞开了火炸药职业协同立异形式,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的更新换代作出了杰出贡献,推动了我国进入火炸药国际强国的进程。
来历:科技日报
修改:陈可轩(实习)
审阅: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