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哭了原来这些金银器是这样做成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28 13:38:08  阅读:6056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废话不多说,

先上瑞兽图镇楼!

在没有机器的年代,

工匠究竟是怎么做出

如此华美的金银器的呢?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滨海,唐宋以降,便是经济殷实、人文荟萃之地。伴随着经济日子的充足,人们在日常日子中对金银器的寻求也便是天然之事了。南宋一朝,定都临安,推重精约风气,其时的金银器在造型上呈现精约之风,但是在细节处却极尽工巧,表现了匠人高明的工艺水平。

浙江区域出土的金银器首要会集在五代、南宋、明清时期。这些金银器运用锤揲、錾刻、镌镂、鎏金、炸珠、焊接、累丝、镶嵌、点翠等技法, 并归纳了起突、隐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方法。

锤揲

这种工艺充分利用了金、银质地比较柔软、延展性强的特色,用锤击打金、银块,使之延伸打开成片状,再按要求打造成各种造型和纹饰。这一工艺老练于唐代,宋代时获得了更为奇妙的运用。

南宋 银鎏金桥梁式二花头簪(一副)

通长11厘米,宽7.8厘米,高2.4厘米

白马镇高爿[pan]窖藏出土

浦江博物收藏

二花头银簪,花头由两片锤揲牡丹纹银片合焊而成,正面装修菊斑纹。有“沈壹郎”三字戳记。

錾刻

錾刻,也称雕琢、镌刻、雕琢,指用錾刀在器物上刻划,是器物成型之后的进一步加工技能,首要用于器物纹饰的制造。錾刻工艺非常复杂,可在器物的表里一起运用,既能够平面雕琢,也能够剔地錾刻而将斑纹杰出呈浮雕状,发生五光十色的艺术作用。镂空法是錾刻工艺的一种特别方法,錾刻掉规划中不需要的部分,构成透空的纹样,也称为透雕。

南宋并蒂瓜头簪(四件)

通长16厘米,宽2.8厘米

白马镇高爿窖藏出土

浦江博物收藏

四件一组,片状,簪首镂空并蒂瓜实,花叶茂盛。簪身錾刻卷草纹。涵义瓜瓞绵绵,子嗣繁殖。

镌镂

南宋 云托月镂空方孔钱霞帔坠

通长5.9厘米,宽4.3厘米,高0.4厘米

白马镇高爿窖藏出土

浦江博物收藏

霞帔坠全体呈圆形方孔钱形,一面镂空水波纹上有云月及星斗纹样,另一面镂空花卉纹。方孔钱上有镂空的绦结,以便利穿系。

鎏金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组成金汞剂,涂在铜器外表,然后加热使水银蒸腾,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关于金汞剂的记载,开始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而关于鎏金技能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纲目 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

南宋 花卉纹银花钿

长11厘米,高1.6厘米

1983年3月永嘉县下嵊乡山下村出土

永嘉县文物收藏

银质,通体鎏金。由钗杆、横枝组成;杆扁平,上托镂空细花弧形带状横枝,枝上嵌葵、菊花,以细珠纹为外缘轮廓线。

炸珠

炸珠便是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构成大小不等的金珠。炸珠构成的金珠一般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以作装修,如联珠纹、鱼子纹等。还有的炸珠是把金碎屑放在炭火上加热,融化时金屑呈露滴状,冷却后成小金珠。炸珠一般和掐丝织造镶嵌一起运用,汉代这种工艺就现已呈现,唐代仍很盛行。

六朝 炸珠双龙纹金带饰

长7.4厘米,宽5.4厘米,厚0.9厘米

余姚市出土

余姚博物收藏

长方形金带饰,正面用炸珠工艺装修两大两小双螭龙,蜷曲交缠,遒劲有力。为典型汉六朝时期黄金饰品工艺。

焊接

焊接也称作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许高压的方法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的制造工艺及技能。在古代,焊接除了被用来铸造刀剑等军器物品,还被引进金银器的制造工艺中,发挥重要作用。

南宋 银鎏金菊斑纹耳环

长5.2厘米,宽1.7厘米

杨岭宋墓出土

临安市文物收藏

银质,鎏金。上部模印錾刻一朵菊花,下部雕琢两层祥云。菊瓣、祥云边际均錾刻联珠纹。 耳环脚从反面焊接菊花、祥云。

累丝

累丝又叫“花作”或“斑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立体的累丝著作制造最难,须事前经“堆灰”的手续。所谓“堆灰”,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谐和,将它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造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之后置于火中把里边的炭模焚毁,即成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精巧艺术品。

明 蜂蝶赶菊金累丝簪首

长6.9-7.7厘米,宽4.5-5.5厘米

1956年临海王士琦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收藏

整个簪首运用金累丝工艺制造出蜂蝶嬉戏于菊花之中的现象,繁而不乱,精彩特殊。

镶嵌

明 嵌宝石榴树形金发簪

长14.2厘米,簪首宽8厘米

1956年临海王士琦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收藏

簪首以累丝工艺制成果实累累的石榴树,石榴果实上嵌有各色宝石,枝叶间有绶带鸟嬉戏。果实与枝干之间用绷簧金丝衔接,走动起来,定是摇曳生姿。石榴多籽,装修在头簪上有请求多子的吉利涵义。

点翠

点翠工艺是一项我国汉族传统的金银首饰制造工艺。汉代已有。它的制造工艺极为冗杂,制造时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造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画花形的边际焊槽,在中心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的茸毛奇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构成吉利精巧的图画。点翠工艺的开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高峰。

明 银帽饰品(三件)

长5.1厘米,宽3.6厘米

1968年5月袁炜墓出土

余姚博物收藏

雨滴形银帽饰,别离装修蛙纹、凤纹、寿字纹、鱼纹。 残存点翠痕迹。

……

有没有深陷匠人们精巧的手工

无法自拔?

有没有想带着这些工艺常识

再来次博物馆之旅?

部分材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

请联络浙江省博物馆信息材料中心

编者:被金银器美哭了的小砚滴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