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语
前天回答了一个问题:杜甫有一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怎样解说?
这两句出自杜甫的名篇《赠卫八处士》,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杜甫作华州司功时从洛阳回来华州途中见到了故友卫八处士,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何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正人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世伯,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晤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成心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苍茫。
人称小李的李商隐曾经有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老杜这首诗榜首句就写出了两个人”相见时难“的感概: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
一、参加商
参商这个典故,早在《左传·昭公元年》就有传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 阏伯 於商丘,主辰, 商 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 实沉 於大夏,主参, 唐 人是因,以服事夏 商 。"
左传中说有这么两个兄弟,哥哥叫阏yān伯、弟弟叫实沈,因二人不好,以至于常动干戈。帝喾(高辛氏)为了喧嚣,只好将两兄弟分隔,将大哥阏伯封于商丘 ,弟弟实沈到大夏,使兄弟二人不得相见。
阏伯身后成了商星,实沈身后为参星。二人变成了星星也没有化干戈为玉帛,一个升起的时分,另一个就落下了,老死不相往来。
二、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
杜甫这首诗不是写送行,而是老友重聚的时分,慨叹相见不易。
意思是说,我和卫八处士的人生,就好像参、商二星,此出彼没,见一面真难呀。
处士,指隐居不仕之人,卫八处士的姓名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八,是指杜甫这位老友排行,例如《别董大》。
卫八处士比较走运的成了杜甫诗中的人物,好像李白诗中的汪伦相同,尽管自己没有什么著作,可是有幸成了著作的人物,便如蒙娜丽莎相同,名传千古。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结尾处写到: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苍茫。照应这首诗的最初两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
确实,不管多么密切的同学或搭档,一旦结业或许换岗,即便在同一个城市中,也简直很难在见到面。况且作此诗的时分,唐朝正处在安史之乱迸发的第4年,国家与大众的命运都出在水深火热之中,难怪杜甫感叹:”世事两苍茫“。
三、古人常用参商表达别离
1、盛唐的高适就有诗《宋中》直接用到了阏伯的典故,这是咏”商星“:
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傍。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 终古犹如此。当今安可量。
诗中的“高丘”指阏伯台,相传阏伯为“火正”,经过调查星象来定农时、分时节,阏伯台便是阏伯当年用来观星的高台。人人都有兄弟,你是什么回事,居然和弟弟闹得永不相见。古人姑且如此,况且今日呢?
宋中即宋州,古地名,别号睢阳郡,治地点宋城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适写了十首咏古诗,都是写到当地的古代人物。 《左传·昭公元年》说过:迁阏伯於商丘。
2、西晋的陆机陆云兄弟是东吴丞相陆逊之孙,三国归晋后,二陆北上,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弟弟陆云写过一首诗送行哥哥陆机:
悠悠涂可极。别促怨会长。衔思恋行迈。兴言在临觞。
南津有绝济。北渚无河梁。向往同逝感。形留悲参商。
衡轨若殊迹。牵牛非服箱。
3、宋朝的王十朋有一首送行诗《送黄岩三友》:
聚散本常理,未应轻感伤。祇因三益友,故断九回肠。 子少才俱美,予穷老更忙。相将亦行客,后会恐参商。
朋友们行将别离,”后会恐参商“,今后我们再会面恐怕遥遥无期了。
结束语
苏轼曾有词云:人有悲欢离合。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次别离都有”参商不见“的或许,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多年的老友或搭档,一旦脱离工作岗位,有时分再会已是十年今后了。
古人用参商来比方这种状况,真是太恰当了。老街翻了翻自己曾经的著作,也有一首词用过参商这个典故,《观宋填词24 芳草》
绕池塘,禽鸣园柳,芳心碧染罗裙。萍踪何处是,渌波南浦渺,忆天孙。楼房孤莫倚,向春风、只自销魂。天边远、鸿书消失,万里风薰。
如茵。漫烟汀古道,数荣枯、劫后还新。惜年光光阴不驻,任名缰利锁,误几芳华。相知空付月,映银河、悄转霜轮。泪暗滴,参商两岸,流水孤村。
@老街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