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不要命的院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28 19:53:40  阅读:2944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赵淳生院士本年81岁,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语速飞快。2年前,他第四次创业,深信“超声电机产业化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耄耋之年的赵淳生本不用如此斗争——24岁,他仅凭手绘的图纸,便制作出了我国第一台电动激振器;55岁,他抛弃国外优厚的待遇,规划制作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电机———这些都是“能吃一辈子的效果”。

赵淳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辅导试验 图片来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0年,他被查出患有肺癌,四个月后,又被查出患有胃癌,不到半年时刻,两次肿瘤切除手术,让他体重骤减26斤。但是即便在病房里,他没有中止过作业,家人无法问他,“要命,仍是要超声电机?”他说,“两个都要。”

赵淳生的希望完成了。由他研制的超声电机,分量不到50克,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红外光谱仪体系精准“把门”,让光线进入,一起阻挠污尘,我国由此成为全世界第二个把超声电机送上太空的国家。他也奇迹般地两次打败癌症。

他说,创业比科研还难,“搞科研,100次里成功一次就算成功,而创业100次里失利一次便是失利。比起院士头衔,我更垂青的是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研究效果的产业化。”

2005年年末,他中选为我国科学院院士。到中选院士这一年,他现已培育了11名博士后和一批中青年教师,还辅导了27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

赵淳生感叹,是党和国家将他这个“放牛娃”培育成了教授和院士。关于科研和创业的年青晚辈,他劝诫,“要英勇、爱国,诚信,要苦干”。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