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被誉为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中国青铜乐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17 13:40:45  阅读:8128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大型打击乐器,鼓起于夏,盛行于春秋战国,是古代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在古代编钟是位置和权力的标志。最早的编钟数目很少,从最开端的三枚一组,到后来的9枚,十几枚一组,到春秋战国时期,跟着周室王朝的陵夷,各国诸侯开端僭越礼制,乃至呈现了较大规划的成套编钟。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乐律最全的一套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是战国前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

曾侯乙编钟全套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其间最大钟通高达152.3cm,重203公斤,最小的通高20.4cm,重2.4公斤。钟体总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算计重4421.48千克。

曾侯乙编钟开掘现场

曾侯乙编钟原料为青铜质,铸造技能别离采用了浑铸与分铸法,并使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能,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修技法。

说明图

曾侯乙编钟的甬钟正面、钲部有“曾侯乙乍持用终”错金铭文,标明钟的制作和享受者是曾侯乙。镈钟上的31字铭文记载了楚惠王得知曾侯乙逝世的音讯之后,于在位第56年(前433年)特制镈钟用作祭祀。在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00多字铭文。这些铭文不只标示了各钟的发乐律调阶名,还清楚地标明晰这些阶名与楚、周、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

镈钟

通过多方考证研讨,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证明我国历史上已成功处理了一钟双音在物理学、音乐学、铸造学上的一系列难题。它代表了我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能的最高成果。是公元前5世纪我国文明的一个灿烂的缩影,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宝贵遗产。文章来自中历收藏品判定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判定的第三方渠道,判定可咨询。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