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寒露至,标志着秋天从凉快向冰冷过渡。
寒露,在诗意的白露之后,蒙上了一层寒凉的震慑。
俗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节后,集六合之精气的露水,冷寒而将欲凝聚,放出微微的寒光,“寒露”之名由此得来。
此刻你会发现,夏天的炽热归于萧条,旱季的喧哗归于幽静。
我国的节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节日和节气往往是紧密结合的。
与节气相对应,传统节日更有了它亘古不变的含义。
重阳节,所对应的节气便是寒露。
在这之前,节气里没有带“寒”字的其他节气,也便是说,从寒露这个节气开端,秋天的萧条就越来越浓,气温下降的速度将日渐加速。
《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
关于插茱萸、佩茱萸嚢,民间日子中认为是为辟恶气、御初寒。
重阳往后,夜寒露重,寒邪易侵,如安在寒露维护正气,抵挡寒邪,成为摄生的重中之重。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宾客:寒露之日,“鸿雁宾客”。鸿雁白露节气现已开端南飞了,此刻是最终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洪流为蛤:后五日“雀入洪流为蛤”,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北风严厉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再五日,“菊有黄华”,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寒露风俗
登高
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现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这个节气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遇。
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风俗——邀约亲友,登高望远。
斗蛐蛐儿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蛐蛐儿的高潮期。
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气候渐凉,提示人们该预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挨近,此刻菊花怒放,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风俗,这一风俗与登高一同,逐步移至重阳节。
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造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香甜,有养肝、明目、健脑、推迟变老等成效。
吃芝麻
寒露到,气候由凉快转向冰冷。依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摄生理论。
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所以,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风俗。
秋钓边
在我国南边,寒露时节离别酷热,阳光温暖,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垂钓的好时节。
因为气温下降敏捷,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秋收秋种
寒露时,秋收秋种进入高潮,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
各地需求防备灾祸气候,华北地区的冬小麦需抓住耕种,南边稻区也要留意防护“寒露风”。
寒露摄生
1、足底保暖,当令添衣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
寒露往后气温逐步下降,不要常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改进脚足部皮肤和安排养分,削减下肢酸痛发作,缓解疲乏。
气候冰冷,白叟、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圈友要留意防寒保暖,逐步添加衣服。
但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调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摄生的重要一点。
2、朝盐晚蜜,养阴防燥
白日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
既是弥补人体水分的好办法,又是秋季摄生、抵抗变老的饮食良方,一起还能够避免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效果。
在秋天常常服用蜂蜜,还能够起到润肺、养肺的效果。
饮食上少吃辛辣影响、熏烤等食物,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西红柿、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效果的食物。
生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3、早睡早上,适量运动
寒露往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端收敛、沉降。早睡可适应阳气收敛,早上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而秋季摄生就要做到“早睡早上”。
秋季是运动训练的大好时机,依据个人状况挑选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长时间坚持可增强心肺功用。漫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挑选。
但开端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步添加运动量,假如过度运动,会添加人体的疲乏感,反而不利于身体康复。
HOTRECOMMEND
热/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