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山汉墓竹简破解千古疑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15 19:58:46  阅读:6413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中心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究节目《国家瑰宝》播出了有关银雀山汉简的宿世传奇和此生故事的山东博物馆专辑,让世人从头认识了这批宝贵文物。

文字的呈现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而文字的书写载体也是多种多样,除了纸张、青铜器、甲骨之外,在我国古代战国至魏晋时期,竹简和木牍是文字书写和流转的首要载体。山东博物馆所藏的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便是这一时期书籍文物的优异代表。

临沂古称琅瑯、沂州,因接近沂河而得名,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临沂城的南面,有两个东西相望的小山岗,东侧的叫金雀山,西侧的是银雀山,两座小山岗成持角之势拱卫着临沂城。

1972年4月10日,临沂卫生局基建工地正在银雀山上施工,跟着施工工人的不断开掘,一座大型古墓逐步显露出来。经考古开掘,这座大墓便是银雀山一号汉墓。很快,在一号墓的西侧又发现了二号墓。两墓相距0.5米,均为长方形竖穴木棺椁墓。因为时代久远,棺内存有积水淤泥,已不能区分墓主的性别。两座墓葬中发现了很多存有文字信息的竹简和陶器、漆木器、铜器和钱币等。据此,专家揣度两座墓葬时代均为西汉前期。

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时,因长时间浸泡在淤泥中,连缀竹简的编绳都现已陈腐陈腐或断开,竹简朽腐破损严峻,表面呈深褐色,用墨书写的笔迹除个别文字难以区分外,绝大部分都很明晰。但其时的山东省还不具有维护、收拾汉简的条件,遂向国家文物局求救,所以这批竹简被全部运往北京。

1972年10月,国家文物局安排山东省博物馆(今山东博物馆)和全国抽调的文物专家,对这批竹简打开全面的收拾、维护和研讨。1974年5月,书籍收拾作业初告完毕。6月,周恩来总理指示,调拨专列将这批书籍运回山东,并入藏山东省博物馆。

刻有《孙子兵书》“存亡之道不行不察”文句的汉简

通过专家近两年的详尽讲究,一号墓共收拾出近5000枚汉简,此外还有2000余枚残片,总数7000余件,分长短两种。长简占绝大部分,简长27.6厘米、宽0.5至0.9厘 米、厚0.1至0.2厘米;短简长约18厘米、宽0.5厘米;别的发现少数木牍,长约23厘米。二号墓收拾出竹简32枚,简长69厘米、宽1厘米、厚0.2厘米。

银雀山汉墓书籍书写时代在公元前140至前118年之间,内容包含4大类,即兵书、论政论兵之书、阴阳数术方技书及其他古书。

这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研讨我国前史、哲学、古代兵书、古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准则、古籍校勘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具有不行估量的价值。

在这批竹简里边,兵书数量最大,也最重要。而最令世人注目的当为《孙子兵书》与失传近2000 年的《孙膑兵书》同墓出土。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书》竹简近300枚,计2600多字,包含传世本13篇及佚文5篇。《孙膑兵书》竹简共200余枚,有《擒庞涓》《见威王》《陈忌问垒》等16篇。

上世纪70时代,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后,马上安排专家组对这批汉简进行了收拾和讲究

《孙子兵书》也称《吴孙子》,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军事作品,被誉为“兵学圣典”。作者孙武,春秋末年人,因其成名在吴,故称“吴孙子”。《孙子兵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晚期。历代多有著录收拾,终究构成现在所见的《孙子兵书》13篇。

《孙膑兵书》也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自己及其弟子,《史记》《汉书》等均有记载。因其成名于齐,故称“齐孙子”。《齐孙子》因不见于隋代及今后文献,关于孙子与孙膑,自宋代起,学者议论纷纷,无所适从。有学者支撑《史记》中的记载,以为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并别离著有兵书撒播于世;有人不否定前史上有孙武这个人,但《孙子兵书》并非孙武编著,而为后人托付之作;也有学者以为《孙子兵书》为孙膑所著,孙武与孙膑实为一人,“武”是其名,“膑”为其绰号;还有人以为前史上有孙武和孙膑两个人,但现存的《孙子兵书》作者为孙膑;乃至有人以为,《孙子兵书》为三国曹操所著,书中所提“孙子”实为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临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书》 与《孙膑兵书》的同墓出土,破解了1000多年迷团,证明了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他们相差百余岁,各侍其主,并各有兵书传世。这一发现,可谓是“惊天动地”。

1974年6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题为《闻名的〈孙子兵书〉和失传的〈孙膑兵书〉等竹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墓葬中发现》的文章,引起了全世界规模的极大重视,并掀起了“孙子兵书”研讨的新一轮热潮。

因为银雀山汉墓竹简文物的宝贵性,特别是《孙子兵书》《孙膑兵书》一起出土破解了千年悬案,这一发现被评为“新我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1世纪初又被评为“我国20世纪100项严重考古发现之一”。

2019年新年期间,中心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究节目《国家瑰宝》播出山东博物馆专辑,盛大介绍了银雀山《孙子兵书》《孙膑兵书》的宿世传奇和此生故事,让世人再次认识了这批承载齐鲁大地前史见识,包含运筹帷幄才智的宝贵文物。

来历:《金桥》

文图:山东博物馆供给

点一下在看再走吧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