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手边书,宋仁宗时有大臣上奏曰:“先策论,则文词者留神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奔驰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寄诵矣。”余认为今天之绘事亦应如是观,且以韩宏宇先生的绘画艺术为例。
仙山佳境248×129cm
宏宇是典型的山东人,好客热心,直爽忠义,最重要的是酷爱民间传统文明。所以在西学大兴的时分,作为我国美院学生,他就有满足强的信仰,学习传统我国绘画,完善自己对民间传统文明的实践。彼时举国画界重方式构成,素描颜色空间说大行其道,画家们开口即毕加索凡高,收藏家们亦如是倒置,故传统画学,可谓不绝如缕。苟延残喘之间,端赖相似宏宇这样的人才得以连续。他们有规矩的见地,有坚决的信仰,更有满足殷实的时刻。学习古人,完善本身,不是一个想当然的进程,还需求时刻去锻炼技法,需求人生沉积去添加厚重,这明显与许多画家期望“多、快、好、省”地成为大师的期望相悖,但宏宇深信这才是正路,正路自古多沧桑,许多人不堪重负,他却依托诙谐的心态挑选了,没有后悔过,更没有中止过脚步,所以他真的成功了。他从山东许多名家那里获得了很大的补益,特别喜欢黑伯龙先生的山水风格,借此挥洒性格,抒发胸襟。这一派山水风格可谓山水画正脉,传自相同为山东人的画圣李成,大兴于宋元明清,之后西学泰兴,世风迁流,诚如傅抱石先生所言,年代不同,翰墨即不同,故近代以来仅有黑先生等数人坚持接承文脉罢了。现在,我觉得宏宇的绘画亦得其间三昧矣!画风淳厚,洒脱痛快,适意抒发,不见一点点忸怩作态,观画如唔面,那种直爽痛快感觉顷刻间布满大千,真是一洗俗世偏执之风,真留神于治乱者矣。所谓留神治乱,于画家而言,即坚持画以载道也。此夫子“绘过后素”原意。惜乎后人陷溺功利,忘乎所以,倒置愿望,画界一片齐梁萎靡腌杂习尚,孰能如宏宇先生,不忘初心,知“名教中亦有乐地”耶?
江流六合外68×34cm
简程式者,盖大路至简,石涛有所谓一画论者,曰“即亿万万翰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此新文明运动时胡适之“陈言务去’之意也。黑先生作画,飒飒然若疾风横扫,顷刻间画面成为一国际,彼国际亦此国际,点染勾抹,左右揖让,皆有规矩在。因规矩不乱,故千笔万笔,其致能一,其意可从心所欲。这才是绘画创造的大路,既充沛给予画者以自在发挥的时空,也为观者供给了由此思接千载、见贤思齐的途径。宏宇已然诚心传统绘画,关于这样的理念天然熟谙于心,翰墨当然自在洒脱,却坚持意在笔先,构图当然要跌宕起伏,却保证参差有致,不然自在脱缰即为野马,坦腹有意即为下乘。宏宇的翰墨精约,构图契合程式,非不能填满纸面,实不屑为之。画画又不是苦力活,麻袋背得越多越好。时空参差,仍是无中才干生有,不然心里塞满种种黑怪乱丑,又哪里能觅得桃源佳境呢?所以观宏宇山水,山势淳厚,林木华滋,看似精约大略,实则内有天地,真实是绘画高手,至少我是望尘莫及。纵而论道,这样的画风应该契合年代精力,是中华文明的真义。欲言忘言,真实无法描绘,诚如庄子所谓,游荡于无有之乡,或如野马驰聘于广阔之野。天分人心,其实一念,明此诚心,画道焉能不彰哉!
秋山古寺138×34cm
至于问大义以明情通性,实则是夫子“学而时习之”真意。自古学以致用,彼以艺术为艺术者,皆夏虫不行语冰也。昔时邹一桂论郎世宁画,曰“虽工犹匠”,陈独秀评沈尹默字,曰“其俗在骨”,皆重在精力饯别。若人一言一行,足为人间法,则正人岂能不慎言慎行,如履薄冰乎?详细到个人,行走坐卧,即便不能成果举国习尚,至少也会影响家中亲人,后代家风。所以,立意高,入门正,当然可贵,但无饯别之举,无异于赵括论兵,只要大言欺人罢了。韩宏宇画画取古意,笔走正脉,做人更重情意,忠信孝悌,得山东文明之沉淀。或有人说,前时绘画商场泡沫,山东人之奉献十居八九,更怨言曰:都是捧红了一些什么样的画家啊!惑人心智,乱我底子,岂无罪行?管子曰,仓廪实然后知礼节,绘画商场不阅历这样的昌盛又怎能引导群众重视我国绘画?说总比做简单,马后炮总比真实的饯别者正确,但又能怎么?学而知,知然后走,行而再学,学而再知,然后再行。大路饯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固罗马非一日之功,民间传统文明的复兴也必定是一个长时间的进程也。咱们不必着急,且行且堆集,且厚积且薄发。至少我从韩宏宇这儿,能感遭到传统文脉的活力,于他翰墨山水中能了解大路之行,于他待人接物中能洞晓礼仪次第。此中真意,虽世人日用而不知,然会读画者,却可会心一笑也。
仁宗之后,儒林习尚大振,呈现了理学,确认了儒家文明的正路传统,出现了一大批灿烂如星的人物,画家中的李成郭熙,南宋四家等等,皆为后世榜样。西者曰,前史总是在不断地重复。果然如是,我期望能看到儒林再振的国际,更期望韩宏宇的艺术国际愈加完美自若。
陈文璟
韩 宏 宇
字子远,1980年生于济南,学习于我国美术学院山水画系,后拜著名画家陈玉圃、张宝珠先生为师,为入室弟子。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大舜美术馆履行馆长。
作 品 欣 赏
观江潮34×30cm
历山诗话 121×220cm
登高图50×16cm
溪山清远 68×34cm
轻舟已过万重山 50×16cm
松荫观瀑68×34cm
溪山清幽138×34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