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考古初次发现这件奥秘文物是做什么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23 14:07:26  阅读:3647 作者:责任编辑NO。杜一帆0322

坐落城南的西街遗址,被学界视为近年来南京城市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很或许将南京的建城史远溯至3000年前。

西街遗址开掘区航拍图。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摄

在西街遗址出土的上万件历代遗物中,有一种造型独特的文物——东晋时期的陶制三棱锥,系南京考古史上的初次发现。通过研讨剖析,专家揣度其为1700年前作为越郊外围防护设备的“路障”,与铁蒺藜相同起到阻止、减缓敌军推动的效果。

1

西街考古“寻根”越城,历代地层叠压横跨三千年

“春秋时越既灭吴,尽有江南之地,所以筑城江上,以镇江险。”构筑于2500年前、周长缺乏1公里的“越城”,一向被视作南京建城史的起点。

六朝时期长干里。材料图片

据文献记载,越城筑于长干,控扼淮水入江口。六朝时期,坐落国都南郊的越城,仍然是淮水之南的防卫要地。那时的长干里依山傍水,人迹阜盛,“地形嘹亮”的越城一向是长干里的地标之一。

西街地块坐落南京市地下文物要点保护区之一的“长干里古居民区及越城遗址区”范围内,东至雨花路,南至应天大街,西至中山南路,北至窑湾街,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2017年10月以来,南京市考古研讨院对西街地块展开了考古勘探和开掘,这次“城市寻根之旅”的方针,是南京建城史的源头——越城。

历时一年多的考古开掘,西街遗址内共发现重要前史遗址300多处,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金属器等遗物600余件,陶瓷、砖瓦等各类遗物标本上万件。市考古研讨院副研讨馆员陈大海介绍,西街遗址的地层叠压情况十分复杂,已提醒的9个地层,从西周时期一向跨越到明清甚至近现代。3000多年来,这儿有过开凿城池的壕沟、烧砖造瓦的窑场、掘井取水的贩子巷弄,好像古都南京的文明脉息相同生生不息、连绵不停。

西街遗址出土的西周夹砂红陶带把陶。材料图片

西街遗址以“古今叠压”的方法,反映了南京城市开展变迁的进程,为寻觅2500年前的越城遗址供给了重要头绪。

2

东晋环壕出土奥秘三棱锥,系南京考古初次发现

西街地块的北部原是一处台地,考古人员在台地边际发现了一条东晋时期的环壕,南北两头呈弧形角落,向西延伸。环壕内出土了十余件东晋时期的陶制三棱锥,这种造型独特的奥秘文物,在南京考古史上尚属初次发现,其真实用处让考古专家们颇费了一番脑筋。

正在南京市博物馆展出的一件陶制三棱锥,底面边长约22厘米,高18厘米,重约3公斤,共有四面四角,均近似正三角形,四角较为锋利。无论如何放置,都有一个尖头朝上。

西街遗址出土的东晋陶制三棱锥。南京市考古研讨院供图

从公元4世纪“诞生”至今,这些陶制三棱锥已有1700年的前史,刚出土时,关于其功用用处一度议论纷纷。

有人说,它是古代用来压置帷帐或席角的席镇。魏晋之前,人们习气席地而坐,为了尽最大或许防止动身落座时折卷席角,就在席子四角压上席镇。

不过,很快有人提出质疑:陶三棱锥的高度近20厘米、重达6斤,如此“魁伟”的身板,用来当压草席的席镇,不免有些“简略粗犷”。多年来,南京出土了很多造型美丽、工艺精深的六朝席镇,与“粗心大意”的陶制三棱锥风格悬殊。并且在城郊的环壕之内发现十余件“居家用品”,好像也不太说得通。

3

“尖角路障”拱卫越城,可阻止郊外敌军进攻

通过专家剖析考证,“席镇说”根本被扫除,奥秘三棱锥的真实功用,指向了军事用处——“路障”。

越城是南京主城区有清晰记载最早的古城,自春秋时期开端,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景定建康志》记载:“越而楚,楚而秦,秦而汉,汉而吴、晋、宋、齐、梁、陈,攻守于此者,西则石头,南则越城。皆智者之所必据。”

西街遗址出土的青瓷器。材料图片

六朝时期,坐落国都南郊的越城,仍然是淮水之南的防卫要地。越城垒建于台地之上,外围防护设备是由环壕和栅构成。依据西街遗址东晋环壕内出土的成捆铁刀等与军事有关的遗物,能够确认,这处台地便是六朝建康城淮水南岸的越城垒遗址。而这种形状独特的陶三棱锥,与环壕归于同一时期的遗存,很或许是越城垒外围的辅佐防护设备之一。

专家估测,陶三棱锥应为古代的路障,无论如何放置,总有尖利的一角朝上,这与古代铁蒺藜的路障性质相同,安置在越城垒外的城防范围内,能够有用阻止、减缓敌军的进攻速度。

图文来历: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凯;紫金山调查微信

内容修改:南京日报新媒体修改 刘全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