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要学智永楷书?
智永,南朝人,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浙江人,世称“永禅师”。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妩媚俊挑,直观闪现古人笔法,故为习书首选范本,无疑对初入书道者更是大有裨益,可较快地下手。
二、用笔概要
清河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千文》,笔笔从空中落,空中住,虽“屋漏痕”犹缺乏喻之。”剖析此帖用笔,诚怎么所言,无论起、行、收笔均力实气空,笔势浑穆。
1、起笔。智永《千字文》的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纤细的切笔动作,然后不露痕迹地行笔。这种起笔法看似掉以轻心,实则需求深沉的手上功夫,初习者有必要通过较长时刻的操练才干稳住笔势。
2、行笔。关于行笔,今人多有忽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言:“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头,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远远赶不上者,则在画之中截。”包世臣这段话言明晰行笔与起、收笔相同重要。智永《千字文》的行笔丰盛遒劲、骨力洞达。临写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到达力实气空的线条效果。
3、收笔。明董其昌〈画禅室漫笔〉中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帖中的收笔多蕴藉丰盈,笔去而势未尽。临习时,要有一种静穆的心态,留心收笔的蓄势,处理好收与放的联系。
三、临写预备
每逢咱们面临一本新帖时,应掌握一些临帖知识,充沛做好临帖前期的东西预备与心里调停,切不可“笔不管柔与硬,腕不管低与高”。应尽或许多地去了解每一本字帖所在的时代(其时的书风、用笔、用纸、作者的取法等)、书写的布景(著作书写时代及作者书写时的年纪、心境等)、相关的谈论等方面的材料,以便于咱们较好地了解原帖、走近原帖,到达事半功倍的临写效果。
在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之前,笔者认为要留心以下两个方面:
1、掌握字形,确认临字的巨细
此帖字径大多不过2厘米,结构方正稳健,气味流通。因为这是智永书写的一本普及性书法字帖,因而它并不寻求险绝多变的体势,而是留心结字的稳健、匀称,力求符合群众的审美观,以便于人们赏识、学习。咱们在临习时,要捉住本帖的这一要旨,掌握住字形特色。初习时可悬腕书写,字形根本与原文适当为宜;待有必定根底后亦可悬肘书写,略扩大字形。
2、对笔、纸、墨的挑选
此帖真书介于中楷与小楷之间,可视为小楷。小楷在结字上要“舒打开疏,间可跑马”,因而对临写者指、腕的要求甚高,执笔要紧,运腕要活。整体而言,临习真、草二体,可如虞世南《笔髓论》中言:“真一(距笔头一寸)、行二、草三,指实掌虚。”
小楷落笔及草书的折转引带全仗笔尖部位运转,所以动物要爽洁、清劲、精确,宜用弹性较强的纯狼毫书写。在用纸上,因为所临字较小,线条纤细,点画间留白较少,因而不宜在渗化严峻的生宣上书写。素日临帖可用毛边纸,创造可选用七老练的宣纸,如色宣、仿古宣、瓦当宣等。在用墨上,相同应避免渗化,切忌为寻求墨色改变而兑水书写。
四、真书的用笔剖析
智永用笔“精熟过人”,其笔法绚烂多姿,富于改变。咱们在临习前应先仔细读帖,留心帖中相同点画的不同写法,找出规则。
一、横的写法
1、长横
作为一字的主画,长横起着安稳字势、调理节奏的效果,应写得生动取得权势。此帖中的长横一般有三种形状:
其一如“举”字长横,书写时笔管略向左下方倾侧,笔锋落纸后向左下方切笔,然后抵住右行,至收笔时将笔稍抵提起回锋。此横寓凌厉遒劲之势。
其二如“妾”字长横,笔行至中段稍提,收笔向右下稍顿而成。此横呈轻灵悠扬之态。
其三如“具”字长横,尖锋入纸后敏捷笔挺右行,前轻后重,刚直有力。此横有劲健活动之势。
2、短横
短横在此帖中的形状颇多,或笔锋上行,取仰势,如“老”字上横;或笔锋下顿,取俯势,如“杯”字右部之横;或尖锋入纸,求劲利,如“情”字右部的横;或切笔向右上提锋,求决断,如“求”字的横;或平直坚硬,求沉实,如“耳”字的上横;或婉曲多姿,求妍媚,如“且”字下横。
3、横的改变
汉字中的横画最多,因而其形状、体势的改变也颇多。深谙于此的智永在用笔上更是多变,下面拈出几例阐明。如“士”字两横并排,上横前重后轻,取仰势而放之,下横前轻后重,取俯势而书之,比照明显。如“任”字右部的三横,上仰、中平、下俯,长短各异,改变天然调和。又如“声”字中的横画,自上至下顺次减细,且各横之间均有笔势上的照顾,至末横处理成提画的走势。临写中,对横画较多的字,应多调查剖析,找出共性,触类旁通。
二、竖的写法
汉字横多竖少。竖是字的主干,起着支撑字形、安稳重心的效果,宜写得劲健挺立。
1、长竖
此帖中的长竖有以下三种:
一为悬针竖,如“ ”字右竖,起笔时与上一点画照应,笔锋迂回而下,收笔时出锋,显出畅意流美之态。
二为重露竖,如“辞”字最终一笔竖,收笔时回锋,显得淳厚寂静。
三为“行意竖”。因为此帖行意稠密,因而字中时有行书笔意的点画,如“斩”字末竖,显然是为求流通的笔势而带出。
2、短竖
短竖在写法上与长竖类似,有起、收笔上的藏露改变,有相向、相背的体势改变。
三、点的写法
待横、竖将手、腕操练得较为安稳后可转入对点的学习。南宋书学理论家姜夔言:“点者,字之端倪,全藉回视精力,有向有背,随字异形。”
点为字之神,点亦富于改变,但何时用什么点并非能够为所欲为,而是要遵从必定的规则。如左右两点用于字首、字中,一般便是如“糠”、“嫡”、“少”的写法;用于下部,一般便是如“凉”、“员”、“异”几种写法。四点底一般也只有如“熟”、“谦”等为数不多的几种改变。而上下两点的写法,由如“钧”、“扇”二字可见,上下三点由“沉”、“落”二字可见。
此帖中点独自呈现时,形状最多的是侧点,书写时笔取侧势,锋尖入纸用力向右下,待毫铺开后笔锋稍顿,衄挫回锋。其他还有直点、长点、垂点、撇点、挑点、平点等,书写时要留心它们与不同笔画调配时的形状,找出规则性。
其实,看似简略的点往往是书法中最具改变、最难体现的,因而临写时必定要多调查、多比较,领会其用笔的纤细改变,捉住其特性与共性特征,使之成为点睛之笔。
四、撇的写法
撇画多与其他点画相连或相映。
1、长撇
此帖中长撇或厚重沉实,线条遒丽,如“映”、“初”二字;或凝练老辣,劲挺畅意,如“廉”、“碑”二字;或笔意悠扬,潇洒洒脱,如“沙”、“接”二字。
2、短撇
短撇改变较多。如“欣”字之撇藏锋入纸,腕外转撇出;“戚”字之撇由上一笔顺势带出,翻转灵敏;“求”字上撇由横变异而来,状若兰叶;“夙”字之撇露锋直下,敏捷发力。
五、捺的写法
草书为了取势的需求,形状完好的捺一般呈现较少,取而代之的多为反捺。
1、长捺
长捺多以反捺呈现者居多,如“ ”、“履”之捺均轻入轻收,中截淳厚;而“秦”、“岳”之捺取章草意,收笔宛转。
2、平捺
此帖中平捺的写法较为一致,多尖锋入纸后向右下行笔,渐行渐按,至尾部稍顿捺出,隶意盎然,如“逸”、“运”二字。
3、短捺
在草书中,短捺多化为姿不同的点,如“读”“笑”“实”“囊”各字。独立者多丰满厚重,如高山坠石;连带者多悠扬流通,似泉流奔涌。
七、钩的写法
作钩之法,需蹲锋,令钩丰满劲健。钩的改变较多,但写法大致类似,仅仅方向、长短、粗细的差异而己。竖钩的起、行笔与竖相同,至将转笔处手腕稍向右上翻,然后向左平推而出,如“则”字之钩。
本帖中的竖钩也有拖钩法,即出钩时将笔锋调正,掣住笔势向左稍行钩出,如“孰”字左下的钩画。钩的形状一般有以下几种,兹列出典型字例,可强化操练,如“宅”、“弱”、“飘”、 “心”、“贼”、“处”字中的竖弯钩、横折钩、弯钩、斜钩、卧钩等。
八、折的写法
折是由横和竖搭接而成的。智永真书的折笔多暗转,劲力内敛,如“伊”、“旦”二字的折,转处笔势稍顿,圆锋而下,折处圆劲而有张力。而“曲”、“忠”二字之折,则笔至转角处提笔换锋,抵住下行,折处笔力盎然,似切金断玉一般。
以上剖析了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真书的笔法特色。需求提示临写者留心的是,此帖真书类似于行楷,笔致流通圆洁,故而要想更好地体现其笔端灵活流通的气味,则有必要具有必定的行书根底。因而在临写此帖的一起可交叉临写王羲之的行书帖,以切准智永楷书与王字行的符合点,到达由形入神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