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以深耕细作的方式不断推进,中医也正日益走入不同国家的人们的视野中,并受到慢慢的变多的认同与青睐。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文化交流中,中医日渐成为中华文化与不同国家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与纽带之一。
喇杰廉,一位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行医28载的甘肃籍中国医生,自1991年带着中巴医学交流互鉴的使命来到巴基斯坦,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友谊之地”。
喇杰廉(前排左)和他的中医医院。
从早期的拓荒到最后的扎根,用他的话说,“是为了让中医传播到巴基斯坦的大街小巷,让慢慢的变多的巴基斯坦人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发挥中医悬壶济世的真正价值。”
而正是如喇杰廉这样的中国医生数十载的奉献与坚守,使得巴基斯坦成为中医在海外扎根最早的国家之一。喇杰廉医生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他在巴基斯坦28年的行医过程中,累计有超过20万来自巴基斯坦各地的患者接受过他的治疗。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无论本地人还是华人华侨,甚至远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设工地上的中国工人,都对喇杰廉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不过,大家更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喇大夫”。
普通的感冒发烧、当地常见的疟疾与登革热,甚至一些疑难杂症,喇大夫能通过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手段,为患者解除或缓解病痛,接受过他治疗的患者无不对他的医术连连称赞。
乍到
喇杰廉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他第一次到巴基斯坦,是1991年。当时,甘肃省中医院组织一批专家与医生到巴基斯坦探索推广中医药文化,希望可以借此推动中医向海外拓展。喇杰廉就是该团队成员之一。
然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却历经一个又一个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挑战。
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在巴基斯坦卫生部申请行医资格证及中医院的注册。作为一个以西医为主流的国家,中医对于当时的巴基斯坦而言是全新的事物,如何为中医医生发放行医资格证、为中医院进行注册挂牌,也给巴基斯坦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困扰。
巴基斯坦卫生部通过长时间讨论后,最终决定只能将中医院及其医生的行医资格注册证挂靠到西医系统,也就是“以西医之名行中医之实”,才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然而从提交申请到最后拿到医院挂牌许可证及行医资格证,经历了三年多的漫长等待。
喇大夫的“中国针灸中心”一开就是二十多年。
第二个挑战,就是语言沟通不畅。初到巴基斯坦时,由于语言不通、文化相异,加之当地百姓大多使用乌尔都语,医患沟通成了最为棘手的问题。由于没有条件聘请翻译,只懂英语不懂当地语言的喇大夫一度颇为头疼。
“好在诊所附近的店主都很友善,乐于助人。见此情形,一些擅长英语的邻居、朋友乃至商店店主,都主动前来充当免费翻译,这才帮我克服了这一难题。”喇杰廉回忆道。
传播
据喇杰廉大夫介绍,中巴两国的医学交流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巴基斯坦政府就曾专门派遣本国医生赴华学习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学成归来的医生时至今日仍在使用针灸、推拿等为巴基斯坦当地民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甘肃省中医院推动中医向海外拓展,中巴医学交流互鉴的序幕正式开启。院方专门组织了一批专家和医生奔赴巴基斯坦探索推广中医药文化,喇杰廉便是这批开辟中医海外“新领地”医生中的一员。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中国针灸中心正式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挂牌成立。
“中国针灸中心”里,当地患者正在接受针灸治疗。
谈及中医在巴基斯坦的推广与传播,喇杰廉不无自信地说道:“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随着前来中国针灸中心就诊和治疗的当地患者慢慢的变多,治疗效果也日益受到大家的认可与青睐,许多患者在感觉到明显的疗效后,还会带着家人或朋友前来寻医问诊。
就这样,喇杰廉大夫的医术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了当地一名远近闻名的中医医生,中医也慢慢变得受到当地百姓的认同与认可。而这也为中医在巴基斯坦的推广、传播和扎根奠定了良好声誉与基础。
扎根
据喇杰廉介绍,2016年12月,当时的甘肃省卫生及生育计划委员会(现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甘肃省中医院联合组织中医药交流合作代表团赴巴基斯坦访问,并与巴基斯坦卫生部进行合作洽谈,双方商讨在巴基斯坦进一步发展中医药以及开展中医教育、中医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事宜。
其间,喇杰廉的中国针灸中心与甘肃省中医院合作挂牌成立了巴基斯坦岐黄中医中心,这标志着中医不仅扎根巴基斯坦,而且从比较民间化的传播与推广,逐渐步入官方层面的推动、交流、互鉴与合作。
2016年,巴基斯坦岐黄中医中心挂牌开业。
而喇杰廉的中医治疗方式,也从传统的医患面对面诊疗走向多元化的远程诊疗。在这一过程中,他与甘肃省中医院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协调,一旦遇到疑难杂症,都会通过同中医院的专家进行电话沟通或视像连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疗。
喇杰廉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医疗中心目前主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心由巴基斯坦岐黄中医中心、巴基斯坦针灸中心及临床检验室构成,包括他本人及夫人马大夫在内,中医中心的全部工作人员大概在20到25人之间,除了他和夫人,其他医护人员均为巴基斯坦籍。中心内不仅设有放射科、B超、化验室等,同时还设有心电图室等其他专门科室,以尽可能做到中西医互补,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为患者提供治疗。
互鉴
喇杰廉还进一步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自2013年中巴提出共同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以来,两国已经在各领域开展了慢慢的变多的务实合作。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相信中医及中医药文化在巴基斯坦的交流互鉴也将有更大空间。
慢慢的变多巴基斯坦居民认可并青睐中医,还会带着亲友来寻求治疗。
在巴基斯坦,除了居于主流地位的西医体系外,当地也存在受阿拉伯医学影响的当地传统医学,其在病理的诊疗、用药和治疗方面与中医有着相似的一面,譬如善用草药、扎针放血、脉诊、偏方等。但由于西医在巴基斯坦很早就成为主流,巴基斯坦传统医学并未得到长足和充分发展。
喇杰廉称,中巴传统医学的近似性,为两国医学的交流互鉴与合作提供了天然基础。
中医药以及中医治疗方式对于巴基斯坦一些高发的急性病、流行病有很好的疗效。巴基斯坦是疟疾高发地区,每到雨季蚊虫滋生时节往往会发生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疫情,而西医抗疟药的主要缺点是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通过巴基斯坦药物管理局批准,青蒿素等有效抗疟中成药进入巴基斯坦,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患者的大问题。中成药还对巴基斯坦经常流行的登革热、伤寒等急性病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此外,中药材和中医治疗方法也为当地百姓解除了病痛,带来了福音。
另据巴基斯坦政府方面的消息,未来还将有更多中成药进入巴基斯坦市场。由“中国-巴基斯坦医药临床研究中心”研发的银黄清肺胶囊也将很快进入巴基斯坦市场。
而就在前不久,“一带一路”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研发中心也顺利揭牌,旨在推动已有中医药产品快速进入巴基斯坦。该中心还将持续推动中国和巴基斯坦双方医学人才交流合作,助力中医药研究与相关产业落地。
“鉴于中医与西医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的互补性,加之中医在巴基斯坦受到慢慢的变多患者的认同与青睐,同时巴基斯坦有关部门的官员也对引进、发展中医有着浓厚兴趣,未来两国在中医文化和中医药交流研发领域潜力巨大。”喇杰廉这样说道。
红星新闻记者 南峰 发自伊斯兰堡
编辑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