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论坛画外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11 01:14:15  阅读:3693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李啸

江苏省书法院院长

我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秘书长

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江苏省有杰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宣扬文明体系“五个一批”人才

江苏省“333”工程学科带头人

国家一级美术师

书法著作获我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

“林散之奖”、“翁同和奖”

当选我国书协“全国三名工程”等专业展览

国展论坛“画外音”

文/李 啸

湖南长沙国展论坛上的对话,尽管没有“唇枪舌战”,可是之后仍是有许多书友问及一些灵敏问题,引发了我的零散考虑。

01

关于“书风相同”

客观地说,十二届国展楷书的总体水平较往届高,书风也比较多元,反映出作者的创造视界开阔,取法面广,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可是看了展览今后,咱们仍是觉得存在比较严峻的书风相同问题。尤其是故意描填、笔画“搭积木”式叠加的魏碑中楷著作,在展览上仍旧密布扎堆,跟风严峻。在初评环节中,评委们就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十分杰出,所以对这类相似度极高、短少天然书写性的碑楷著作“痛下狠手”,许多著作纷繁被筛选出局。这种现象的背面,我认为归根到底仍是作者没有把握写碑的根本笔法。他们一起的技能特征是执笔很低,相似寻常拿铅笔的方法,侧锋用笔,描填涂改。书法用笔没有空中取势,就没有了笔锋杀纸的力度,书写出来的字也是徒有皮相,全无神采。书写没有中锋使转,笔画之间就没有天然的连贯性,短少气韵生动,著作便没有了生命认识。当下这种流行的碑楷写法,技能简略,笔法空泛,特别简略“上手”,这类著作从前一度在评委对唐楷“审美疲劳”的评定中,频频入展,作者们也尝到了的甜头。可是不明白笔法,入展了也毕竟仍是“外行人”。我认为,急于求成的动机,不愿下苦功深研笔法,是形成当下书风相同问题的根本原因。

02

关于“唐楷回归”

看了展览今后,有人觉得本届国展好像有“唐楷回归”的痕迹。从入展著作的份额上看,唐楷风格的著作较以往的确有所增加,“欧褚颜柳”均有呈现,乃至还有“虞”。本届国展写“褚”(尤其是《大字阴符经》)的作者相对少了,而写“欧”的多了,尤其是“小欧”。许多作者觉得“颜柳”用笔过度着重提按抑扬,装饰性太强,学习者既难深化,又难外化。而写“褚”的人又太多,万人挤独木桥,著作入展难度很大。国展中“欧”字一度被认为是“匠气”的代名词,而这一届却猛然増多。在我看来,有很大的可能是源于“欧”字多碑法,“小欧”结字又有改变,较之“颜柳”,更为“生动”;对比之“褚虞”,更显“骨力”。可是细心审视此类风格的入展著作,不管写“颜”,仍是习“欧”,看似耳目一新,实则大都仍是逗留在对当下几位获奖书家著作的追摹上,对传统经典碑本发掘不行深化,短少“食古”的消化才能和“化古”的创造精力。这类著作是国展楷书新的范式,也很可能成为近阶段新的“展览体”,值得注重。“唐楷回归”当然好,但作为学书者,我认为眼睛不能只盯着常见的几种经典法帖,就好像挖矿,一个矿挖的人越多,想挖到金子就越难。

03

关于“小多大少”

在国展论坛“对话”环节中,有观众说到入展楷书著作中“小字多、大字少”的问题。在国展中为何会长时间呈现这种现象?我觉得首先是展览的“竞技性”决议的。勿庸讳言,现在的书法展览便是这样充满着“竞技性”。它是一种比拼,许多时分都是上万人参加比赛,而抢夺的只要几百个入展名额。这种竞赛无疑是剧烈的,也是严酷的。参加者的意图都是“争胜”,而在创造心态上也不像古人“欲书、先散怀有”,而是竭尽全力地“备战”,在创造上也是竭尽所能地炫技。作为小字更简略炫“精微”,以精美取悦评委;并且小字能够创造多字内容,能够承载多元的方式构成,较之大字创造,在方式上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其次是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创造者的功力导致的。相对于小字,大字创造对功力的要求更高,乃至要高许多。所以,在进入国展复评环节,书写在一张整纸上的“素颜”大字著作,往往都是书坛宿将、展赛“内行”,著作更简略引起评委注重。小字创造更多使用笔尖,逗留在写字形的层面更多一点,因而技能难度相对较小,作者成长时间也相对较短。而大字用笔锋,存在破锋与绞转,从“破”到“立”,起承转合,技法难度相对要高许多,作者没有十年功力,无法驾御;没有过人性格,实难为之。正所谓工稳易得,情性难求。

04

关于“艺文兼备”

我国书协活跃倡议的“艺文兼备”,现在渐渐的变成了书法界的一致。在本届国展中有许多作者“自书自文”,显示出杰出的归纳素质。据我评定调查,展览中不乏“书文合璧”的优秀著作。令人感动的是,本届展览评定中特别优待自作诗文的著作,以至于在评定的每个环节,这类著作均被张挂在专门区域,体现出展览组委会对此类著作的注重。这件工作看似简略,其实工作量很大,足见我国书协的“用心良苦”!可是,我认为“艺文兼备”的真实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本届国展楷书著作而言,进入终评的著作中,能够经过审读检查的“无问题”著作真实太少。看到那么多作者连“抄书”都不会抄、抄不对、抄禁绝,既令人费解,更令人痛心。一批评委认为有情性的著作因存在“硬伤”而在审读环节的表决中落选。一路过关斩将,在最终一轮落选,是令人怅惘的,也是发人深思的。我一向在想,咱们的参展作者们假如先能建立自己读书人的定位、文明人的身份,再做一个书法家,那该有多好啊!

十二届国展正在精彩呈现,等待呈现更多的思维火花,为展览增加精力内在和人文辉光……

2019年12月6日,于旅途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