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焚烧!起飞!”今日11时2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搭载“天琴一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喷出艳丽火焰,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天琴一号”卫星有着非凡的含义。它是我国高校首颗由国家航天局立项、面向引力波空间勘探的技能实验卫星,也代表着酝酿近20年、推出5年的空间引力波勘探“天琴方案”正式进入太空实验阶段。
如果把国际比作一池春水,引力波便是黑洞并合等剧烈天体物理运动进程触发的一圈圈涟漪。美国LIGO(激光干与引力波观测站)2016年2月宣告人类初次直接勘探到引力波,成功验证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并翻开人类了解国际、探究不知道的一扇窗。
国际前沿科技的新一轮竞合中,广东科学家自动“亮剑”。5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建议一个充溢想象力的研讨方案,首先提出我国主导展开空间引力波勘探“天琴方案”。
与LIGO在地上捕捉高频段引力波不同,“天琴方案” 将在间隔地球约10万公里的轨迹上布置三颗完全相同的卫星,就像垂直于黄道平面的一架“竖琴”。三颗卫星间的激光“琴弦”十分灵敏,能够捕捉到低频段引力波信号,人类能够了解到更多元更丰厚的国际信息。
【记者】吴少敏 钟哲
【拍摄】李细华
【统筹】谢思佳 曹斯 罗彦军
【作者】 吴少敏;李细华;钟哲
【来历】 广东教育头条南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