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予微茫
荆楚大地,予以文明
暗夜微茫,如期望点点
重视
“在无垠的沙漠里,有一片美丽的绿地,绿地里藏着一颗亮光的珍珠."
这颗珍珠便是敦煌莫高窟。
敦煌,这个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从前风云际会,见证了陈旧的中华帝国和广袤广阔的中亚地区,很多的前史变迁和盛衰荣辱。
十几个世纪以来,这儿聚集着来自欧洲的货品和文明、来自中亚的言语和文字、来自印度的艺术和宗教。
它们在这儿,与中华文明全面融合。
但那个带走了九千多卷文书和五百幅佛像绢画,自称“探险人”的英国人斯坦因却说:“敦煌,是一个被国际忘记的当地。”
“忽有天炮响震,遽然山裂一缝,吾同工人用锄挖之,怅然闪出佛洞一所,内藏古经万卷。”
1900年,道士王圆箓夸大的描绘了他发现藏经洞的进程。
但其时的清廷正忙着逃避列强铁蹄的蹂躏,敦煌宣布的呼喊,并没有被听到。
反而是那些来自外国的“探险家”们,连续将这儿的瑰宝威胁而去。
1905年10月,俄国人奥勃鲁切夫以五十根硬脂蜡烛为钓饵,换得藏经洞写本两大捆;
1907年3月,英国人斯坦因以四块马蹄银(约二百两)换走写经200捆、文书24箱和绢画丝织物5大箱;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以白银500两换得6000余卷汉文写本和不少古藏文写本、200多幅纸绢画、20余件木雕及大批绢幡和丝织品;
......
千余年来,敦煌历通过烽火的纷飞、灭佛的惨淡、文物的掠取,奇迹般地留存至今。
时至今日,莫高窟还保存有洞窟735个,连绵近1600米。
在这些石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之上,鳞次栉比画着历代画匠们创造的岩画。
都说凡是进过敦煌石窟、看过敦煌岩画的人,都会被它的美震慑。
龙凤的尊贵祥瑞、灵鹿良善温柔、白鹤纯真高尚,组合在一起,便是福禄寿齐全的善意头。
翱翔的仙鹤
宝相花、茶花等四季常青,一派生机盎然的现象。
缠枝茶花石榴纹边饰
反弹的琵琶、不鼓自鸣的乐器更是表达出对抱负日子的期盼。
反弹琵琶
宝珠、满意、璎珞等释教宝藏,在岩画里成了至灵之物,为人迎祥纳福。
药师佛之宝珠华盖
这些阅历了上千年年月洗礼的敦煌岩画,就好像一个美妙的时空地道。
置身其中,一千年前佛国的国际、西域王宫的豪华、丝绸商旅的艰苦都记忆犹新。
千余年前人们的日子、文娱、崇奉扑面而来,恍若隔世。
但长久以来,敦煌岩画不可避免的遭受时刻的糟蹋。
莫高窟地处沙漠干旱的恶劣环境中,风蚀和沙尘的损害使窟内岩画正在敏捷恶化,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逐步消失离去。
敦煌研究院的声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不止一次说:
文物是不能永生的,总之要退化,
咱们这些人用一生的生命,
所做的一件事,便是与消灭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