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县发现滩头窑遗址出土瓷器三万多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23 08:45:39  阅读:8255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近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讨院得悉,在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新余村滩头村小组发现滩头窑遗址,遗址散布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在已发现五代至北宋时期的龙窑遗址2条,明代墓葬4座,清墓3座。

大余滩头窑遗址俯瞰

2018年6月,由于环城路工程建造,滩头窑址被发现。遗址发现时,因早年乡民播种和近年筑路取土,窑址堆积损坏严峻,但断面仍可见有厚达1至1.5米的窑业堆积层,散布面积约1000平方米。本年8月至10月,在大余县博物馆的恳求与帮忙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讨院派考古队对滩头窑址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开掘。这期间的江西,炽热反常,平均气温高于从前,降水量亦低于从前。考古队员们战胜接连高温、干旱的恶劣气候,开掘面积1200平方米,揭露了五代至北宋时期的龙窑遗址2条,明代墓葬4座,清墓3座。

两条龙窑均宽1.5米左右,坐西朝东,相隔15米平行散布。其一长36米,保存较好,窑门、火膛、窑床都清晰可见,仅仅窑尾遭损坏不存。特别可贵的是在窑前段共发现了三个层次的窑头,阐明这条龙窑在旧址上至少通过两次改扩建。最底层的窑头保存最完好,砖砌的窑头还留有多层封门砖。其二遭损坏严峻,只残剩窑头部分,长度不到10米,窑墙砖根本被取走,仅残留窑底遗址。

聚首与龙首流拼接的飞龙图

通过修正的龙首流长颈瓜棱壶

修正后的滩头窑址出土瓷器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讨院滩头窑址考古队领队肖发标介绍,滩头窑址出土的瓷器数量达三万多件(片),以黑中泛青的褐釉瓷为主,其次是黑釉瓷。器型以壶、瓶、罐、炉、瓮、盆、擂缽、水匜等为多见,如执壶就修正了54件,罕见碗、盘、碟、盏,大多归于酒器与茶具,契合宋人喜爱煮酒、烹茶的日子风俗。器形遍及标准较大,以喇叭口、瓜棱腹、龙首流、条纹把等多变的造型作装修,短少刻划斑纹装修。肖发标以为,从釉色、器型、装修等特征剖析,出图瓷器的烧造时代始于五代,总算北宋。

在出土的很多瓷器中,最值得称道的是龙首流长颈瓜棱壶,共修正了6件,还有50件龙首流残件。据相关专家介绍,带龙首流造型的宋代瓷壶,曾经仅见于河北的定窑与陕西的耀州窑,数量不多,这次在大余县滩头窑址发现的龙首流长颈瓜棱壶是北方制瓷技能南传的重要依据。

大余县(1957年之前名为大庾县)古称南安,坐落江西省西南端,与广东、湖南省接壤,是江西省的“南大门”。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梅关驿道以来,大余成为华夏通广州往东南亚等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要陆路通道,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赞称为“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榜首州”。滩头窑址是江西省大余县初次通过考古开掘的古代窑址,也是赣南区域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七里镇窑址之外,考古出土瓷器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厚的宋代窑址,对了解唐宋时期赣南瓷器的烧造情况与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滩头窑址中发现一件刻有“北宋熙宁九年”铭文瓷器,估测应产于北宋中期,这件瓷器依然选用支座支烧,不必匣钵装烧。肖发标以为,这推翻了曩昔支座支烧瓷器一般是在五代时期的知道,阐明支座支烧技能在有些偏远区域,推迟到了北宋中期。

专家以为,大余滩头古窑址的考古开掘,不论是对研讨唐宋南岭山区的瓷器烧造技能水平仍是对宏扬大余县古代商路文明,都具有很重要的考古与前史价值。(江西省文物考古研讨院供图)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