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遗韵福建三明出土宋代瓷器赏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08 14:03:52  阅读:1176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三明市坐落福建西北部,境内峰峦叠嶂,河网布满,水运兴旺,瓷土蕴藏量大,具有开展制瓷手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宋代是三明陶瓷开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各市、县简直都有发现该时期的窑址,其间三明市“中村窑”、建宁县“澜溪窑”、尤溪县“半山窑”、将乐县“碗碟墩窑”和“南口窑”、泰宁县“东西窑”等具有必定的规划和代表性。

三明各窑首要烧造青白瓷、青瓷,另兼烧酱釉瓷、黑釉瓷、绿釉瓷等,产品有碗、盘、碟、盏、罐、洗、执壶、杯、瓶、炉、盒等日用器外,还有谷仓罐、枕、人物俑、鸡、狗等冥具,器型标准,胎质细密,胎釉结合好。素面器居多,但装修技法和纹样较前期有较大开展和丰厚。这一时期,不管窑址的数量、规划,仍是产品的品种、质量等都有许多突出表现。现对三明市部分保藏宋代瓷器予以鉴赏。

北宋中村窑青白釉团斑纹瓜棱执壶

喇叭口,口沿微卷,长颈,溜肩,圆鼓腹,矮圈足;颈肩间连有一个双带状把,对称处置尖嘴长管圆弯流;肩部立有一对称团菊纹纽及饰有一圈凹弦纹,腹部饰六道纵向弦纹作棱瓜状。通体施青白釉,釉质光亮莹润,胎白质坚、细腻,器型完美。口径11.2厘米、足径9.6厘米、高22.4厘米。现为三明市博物馆保藏,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青白釉团斑纹瓜棱执壶1974年出土于三明市莘口镇一座北宋古墓,为三明中村窑产品。中村窑坐落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回瑶林果场,窑址散布于十余座山岗坡地上,面积约12万平方米。此窑址龙窑最长可达130余米。该窑创烧于北宋,以烧青白瓷为主,兼烧青釉、酱釉瓷器。

北宋碗碟墩窑青白釉菊瓣纹凤首壶

直口,长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收,圈足微外撇。口与颈之间塑一只凤鸟,凤鸟昂首、大眼、尖喙、尾部向上立起;颈部6道弦纹作竹节状,肩、腹部各饰有一道双线凹弦纹,弦纹内刻菊瓣纹。通体施青白釉,釉不及底。口径1.8厘米、足径7.5厘米、高24.5厘米。1984年,此壶为将乐县一居民在县城城外盖新房挖地基时发现,现保藏于将乐县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

宋碗碟墩窑青白釉波涛纹盏托

由盏和托组成。盏:五瓣花口,弧腹,高圈足微外撇;花口对应处压印五道外凹内凸的“出肋”作用;口径7.5厘米,足径3厘米、高4.5厘米。托:直口,十曲波涛形边,浅直腹,高圈足外撇,底芯挖有一孔;托中心置鼓状渠道,渠道有栏,渠道外刻划莲瓣纹和粗细条纹;直径12.6厘米,足径7.8厘米,高6.5厘米。通体施青白釉,釉质温润。

该盏托为将乐县碗碟墩窑产品。碗碟墩窑址坐落将乐县万全乡竹舟村西南700米处金溪东岸的台地上。碗碟墩窑址散布面积10万平方米,创烧于北宋,止于元代,主烧青白瓷、青瓷,兼烧酱釉瓷。2016年12月对碗碟墩一号窑址进行考古开掘,发现该窑产品品种完全,凤首壶、高足炉、盏托是碗碟墩窑典型器型。

除碗碟墩窑外,将乐南口窑也有出产盏托。南口窑坐落将乐县南口乡小拔村,印花、芒口是其首要工艺特色。南口窑考古材料显现,福建区域别室龙窑或许起源于将乐,向东传达至建阳,向南传到德化。

宋碗碟墩窑青釉莲瓣纹高足炉

敝口,深腹,喇叭形高圈足。腹足交接处有一道凸棱。外腹部三层仰莲瓣纹,其间内层浅浮雕莲瓣纹,瓣面丰满,外二层堆塑莲瓣,花瓣间的联接表里清楚,瓣瓣独立,莲瓣凸起,瓣尖外卷,瓣脊出筋,自中脊向大惑不解斜切。施青釉,釉出现青黄色,口沿及外腹施釉,足外壁施釉不及底,足内壁无釉。口径9.3厘米、足径6.7厘米、高10.5厘米。

民间也有把这类炉称为“杯形炉”“独脚炉”“手炉”“行炉”等等。宋时,这种细巧精巧的香炉,除用于礼佛祭祀外,更多为文人雅士焚香、品香之用。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子瞻继和复答二首》中曰:“一炷烟中满意,九衢尘里偷闲。”宋时文人香影不离蔚成风气。宋代绘画著作中有不少表达文人焚香之用的,如宋代的刘松年《秋窗读易图》,书桌上摆放的便是细巧精巧的高足炉;再如宋代赵佶的《听琴图》里边描绘道具除琴案外,还有方几,方几上置香炉,卷烟袅袅,从中可以精确的看出宋代文人经过置炉焚香来提高他们的雅质情味。

宋碗碟墩窑青白釉莲瓣纹盘口瓶

盘口,口沿外卷,长颈,溜肩,圆鼓腹,圈足。颈部有三道凸弦纹作竹节状,肩部划一道弦纹,腹部刻覆莲瓣纹。器身施青白釉,釉不及底,底足露胎。口径8.3厘米、足径8厘米、高21.4厘米。此瓶形制高雅,匀称谨慎,概括流通,有古拙高雅之感。

宋澜溪窑青白釉刻花卉纹碗

敝口,圆唇,微折沿,弧腹,圈足。内底刻印折枝花卉纹。胎白质细。表里施青白釉,釉泛湖兰色。内满釉,外壁施釉至腹底,釉质光亮莹润。口径11.3厘米、足径4.0 厘米、高4.5厘米。

澜溪窑坐落建宁县西南方向的伊家园澜溪村汪家铺,面积达7万平方米,创烧于北宋,元代停烧,首要出产青白瓷。据康熙年间《建宁县志》记载:“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县人从景德镇学制瓷还,在澜溪店前到沙洲石门店前建窑制瓷。”澜溪窑与景德镇有着密切联系,与景德镇窑青白瓷出产之间存在技能传承联系,宋元时期景德镇窑的半刀泥刻花、芒口印花、影青、釉下褐彩等装修技法,以及莲花、牡丹、菊花、婴戏、箆纹、水波、莲鱼等纹饰,也是澜溪窑的盛行样式。

宋澜溪窑青白釉褐彩盖罐

直口,圆唇,短直颈,溜肩,弧腹,圈足。斗笠形盖,子口,平沿,斜弧盖面,盖面上部有两道凸弦纹成台阶状,宝珠钮。盖面及器身绘有条状褐彩。胎白质细。通体施青白釉,釉泛米黄色,盖里和圈足无釉。口径15.8厘米,底径6.1厘米,高7.2厘米。现保藏在建宁县文保中心。

宋半山窑酱釉印织造纹盖罐

直口,短颈,溜肩,弧腹,圈足。带盖,子口,盖面拱起,有2道弦纹,矮柱状钮。外壁印竹编纹。胎色灰白,胎质较细腻。表里施酱釉,外壁施釉近腹底,底足露胎。口径6.5厘米、足径6厘米、通高11厘米。该盖罐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土于尤溪县城关宋代壁画墓,现藏于尤溪县博物馆。

2017年3月,因汶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需求,对尤溪县半山窑进行抢救性考古开掘,从出土产品看,该窑首要仿烧其时盛行、盛销产品,如仿龙泉窑、景德镇窑、德化窑、南平的茶洋窑等产品。

宋东西窑青白釉长颈瓶

喇叭口,长束颈,溜肩,弧腹,圈足。胎白质细。表里施青白釉,釉泛青灰色,外壁施釉近腹底,足无釉,釉质光亮温润。口径5.7厘米、足径7.1厘米、高16.6厘米。东西窑坐落泰宁县新桥乡新桥行政村西北500米的一处山坡上,面积约2万平方米。据清康熙《泰宁县志》载,东西窑,旧名“漈口窑”。1958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1978年5月,故宫博物院冯先铭等专家实地考察了该窑址,并在《中国古陶瓷图典》对其进行介绍。另据《八闽通志》《邵武府志》记载:“磁器,出邵武四都青云窑,泰宁安仁保漈口窑,建宁蘭溪乡蘭窑,惟泰宁者稍佳。”清乾隆《泰宁县志》中记载:“漈口窑,瓷器,在安仁保,较铙器,质稍丽。”铙器是对青白瓷质量的赞许,由此可见东西窑的产品较为精巧。

三明陶瓷在福建陶瓷史中占有必定的位置。从窑址查询与开掘的状况看,三明区域窑口很多,在福建占比较大,自古以来便是福建古陶瓷出产的重要区域,成为福建陶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明制瓷工艺水平、出产特色和面貌,以及窑口之间的技艺传承联系,为福建古陶瓷出产研讨供给了学习参阅;也折射出三明经济昌盛,海外交易蓬勃开展,三明各窑假势开展,参加外销瓷队伍等方面状况,丰厚了福建中外陶瓷文明交流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