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真的好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1 02:52:50  阅读:6703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一份有良知的心学微刊

作者:竹火阿火

来历:竹火

以德报怨,何故报德?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鲁国人,姓名叫做微生高,传说这个人是一个十分牢靠的人。

牢靠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次朋友找他借醋,他自己没有,就跑去找街坊借来再转借给朋友。

并且相传他与一女子相约在一座桥上相会,女子由于一些原因没能赴约,他便一向死守在桥上不走。

后来下起大雨,河水暴升,他仍然坚持信守约好,便是不走,终究淹死在河里。

这个人的道德在其时很多人看来,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按理说这种道德是为儒家所发起的,但孔子听说了他的工作之后,点评道:“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醯便是醋,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种道德便是“直”?自己分明没有醋,却非要讨来醋再转借,这种行为尽管也是善意,但却是在绕弯,底子称不上真实的“直”。

真实的“直”,是有便是有,没有便是没有,底子没有必要这样绕弯。

由此也就可以精确的看出,其实在孔子的观念中,是发起“直”的,而不是逆来顺受,打肿了脸充胖子的。

这实际上的意思便是孔子的“直道”。

咱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以德报怨,便是面临他人的恶行,要用善行去回应,以求用德行来感染他人。

乍听来完全是儒家的滋味,但其实这并不是儒家的观念,这个词是老子提出的。

《道德经》言:“报怨以德,安可认为善?”

关于老子的这个说法,孔子的一个弟子曾提问于孔子:“以德报怨,何如?”便是关于以德报怨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您怎么看呢?

孔子回答说:“何故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观念也很清晰,假如以德报怨了,那用什么来报德呢?

假如人们的恶行可以被他人以善行来对待,那么谁还会去惩恶扬善呢?

所以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来报德。

什么叫“直”,爱恨分明便是“直”,不逆来顺受便是“直”。

他人骂了我一顿,我肯定会气愤,气愤便是气愤,没必要还忍着怒火强行去跟你装友善,然后还非要再找时机协助你一下。

这样做便是虚伪了,乃至或许心怀不轨,并不契合正路。

那怎么做呢?

要注意,孔子讲以直报怨,可也没有说睚眦必报。

有仇报仇、有怨报怨那是墨家的侠义精神,不是儒家的人文精神。

直仅仅不故意逆来顺受,但宽恕之心仍是要有的,所以你骂了我一顿,我气愤归气愤,但我不会去报复你,最多是不理睬你了。

这其实是一种独立品格的表现,是真性情,这是孔子发起的正人之道。

而之后孔子为了着重这一点的重要性又补充到:“巧舌、令色、足恭。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这儿孔子提到了一个人,丘明,这个丘明便是被后世称之为“文宗史圣”,编撰《左传》的左丘明。

孔子说那些巧舌令色、阿谀奉承的行为,左丘明以之为耻,我孔丘也以之为耻。

还有那种分明仇恨他人但外表仍是假装十分友爱的人,十分虚伪,左丘明以之为耻,我孔丘相同也以之为耻。

这儿要着重一下,左丘明的名望、位置和学识水平至少在其时应该是与孔子适当,乃至于超越孔子的。

所以当年沦为“漏网之鱼”的孔子其实很聪明,借来左丘明的观念来协助证明自己的直道,这就比如咱们现在常常拿来专家教授的话来添加自己观念的可信度相同。

这儿也可以精确的看出孔子也并不总是身披圣人光芒,给人高不可攀的感觉,他也跟咱们相同,也是有些小心思,很接地气的。

而关于“直”这个观念孔子竟罕见的来了一出借言,这足以证明孔子是多么垂青直这种道德。

所以关于这种有准则、正派、敢爱敢恨却宽恕待人的真性情,其实是值得咱们好好品悟和学习的。

作者:竹火阿火 来历:竹火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