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男人觉得,自己赚的钱,就应该是给父母的,给父母花多少钱,他都不心疼。
其实,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他同样觉得,女人赚的,也有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也应该拿出来去孝顺公婆。
他认为女人作为自己的妻子,有义务去帮助自己一起给父母尽孝,可到了女方父母那里,他们又觉得,这并不是他的责任,不该由他来管。
刘美的老公便是这样,刘美和老公结婚十年,每一年的年关,都是丈夫的一场大型“双标”秀。
起初的时候,刘美还并未觉得什么,可是时间越长,看这个男人越发透彻,她便觉得愈发的恶心。
刘美和丈夫结婚的时候,穷的响叮当,双方家里都穷,刘美家还算是好些,但丈夫家能够说是一穷二白,哪怕是夜不闭户都不会有贼光顾的那种。
可丈夫家还特爱充面子,装腔作势,结婚的时候,明明什么都没有,刘美家把所有彩礼都免了,可丈夫却硬是去借了点钱,敲锣打鼓的送到刘美家,然后又舔着脸和刘美的父母说,就是装装样子,等过段时间再拿回来。婆家也是一样好面儿,对外还故意显摆,自己家娶媳妇很有排面。
其实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不知道谁家到底怎么样呢,表面上恭维着,背地里都在笑话,刘美实在是搞不懂丈夫这样操作的意义,可丈夫却说她傻,人活着,就为了一张皮。
那个时候刘美还年轻,对于丈夫的这些行为,并没有真的去认真思考,虽然觉得丈夫搞这一通根本就是麻烦自己,什么意义都没有,但这事儿也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的感情,刘美虽不认同,但也就这么过去了。
两人结婚虽然花销很少,但还是欠了好几万外债,为了能还上账,夫妻俩婚后的第一年省吃俭用,过得异常艰辛。
好不容易攒了一笔钱,加上刘美结婚时父母给的两万块钱嫁妆,差不多刚刚够还借款,刘美心里别提多高兴。她是个老实姑娘,从小怕欠别人,更别提是欠钱了,这一年为了还钱,她是没日没夜,起早贪黑,就想着早点把借款还清,心里的大石头才能落地。
丈夫自然也是踏实肯干的,不然刘美也不会嫁给丈夫,可是到了准备还账的时候,丈夫却提出了一个要求,说是年关将近,他觉得还钱的事情,不用着急,先还一半,然后用另外的一半,给老家父母的房子翻新,再添几件家用电器。
丈夫好面儿,生怕别人瞧不起,最主要的是,他自己个儿瞧不起自己,内心敏感,总觉得别人话里带刺,总觉得别人瞧不起他,总想找个机会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结婚的时候,虽然借了钱,但还是被人嘲讽,如今结完婚在外面工作了一整年,他感觉自己总应该带点啥东西回去,弄点实质性的,乡里乡亲都能看到的东西,这才能让父母、让自己扬眉吐气。
可刘美不肯,明明借款就要能还清了,明年的日子总要好过了,为何需要把钱拿出来做这些无关紧要,或者说是可以缓一缓的事情呢?可是丈夫听了刘美的话,很不高兴。
“什么叫无关紧要?在我眼里,这件事儿就是最重要的。人家在外面赚了钱,回来都是给父母盖房子,买电器,买农具,我不过是翻新一下,你还要说个没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你不要再说了。”翻新了房子以后,果然过年回家,人家看刘美丈夫的眼光就不一样了,都说他在外面有了出息,让父母享了福,让刘美的丈夫好生得意。
可仅仅是别人的这些眼光,仅仅是为了几句夸奖,刘美和丈夫接下来,白白又受了一年的苦,第二年,家里的欠款总算是好不容易还完。
可是一到过年,丈夫又开始折腾,丈夫想给父母买个带棚子的电动三轮车,一万多块,虽然不多,可是两人一年到头攒下的钱,也就是四五万块钱,还了借款,差不多也就没什么了。
刘美还惦记着买房子,两人结婚两年,到现在还住在逼仄的出租屋内,她不想一辈子都住在出租屋里过日子,这一次,她果断把丈夫的打算给按下了。
“咱们还是先买房,你真想让人看得起,那就得买房,买了房比你给家里买十辆三轮车都管用,人家保准都羡慕嫉妒你。”
刘美的话,算是说到了丈夫的心里,把丈夫给劝服了,那两三年里,他才没有再往家里添任何东西,但每年过年,总还是要给家里五千块钱,用来孝顺父母。
刘美的心里,一直都很不舒服,倒不是因为给这钱,孝顺父母本来就是应该的,可丈夫那颗孝顺的心,从来也没有落到过刘美的娘家。
每次给钱的时候,从来只有给自己的父母,刘美的娘家,他是问也不问。
刘美倒是想给自己父母一点什么,可是自己日子过得真的很拮据,比起父母来讲,她反倒是更不如。她结婚很多年,都不敢给自己换手机,手机用了五六年,屏幕坏了,继续凑合用,卡顿了,她干脆把所有的软件都卸了,只留几个不得不留下的,当做老年机来用。
她的父母清楚自己女儿过得辛苦,也不会伸手向她要什么,可刘美也会于心不安,但丈夫,是个不顾人的。她即便想给父母买点东西,丈夫也早就把能预支的钱,全部填在了自己家里,留下的也只够两人生活用而已。
买房子那一年,两人办了贷款,压力很大,那时刘美有意外怀孕,日子几乎快过不下去,过年的时候,刘美让丈夫向家里开口,把从前给公婆的那些钱,要回来一点。
“就当是我们借他们的,先对付一下过日子,等生完了孩子,我们慢慢再还给公婆。”
可丈夫却不愿意:“不行,钱给都给了,哪有要回来的道理。”让丈夫去跟亲戚借钱,更加不可能,他宁愿在外面饿死,也要把门面装下去,不得已,刘美只能向娘家伸手借钱。
一个电话,钱就借到了,钱拿到手的时候,刘美才发现,父母偷偷的又多给了她一万元。拿着钱,在银行外面,刘美忍不住哭了。
“我那时就在想,我这些年到底都在过什么日子啊,我嫁出去那么多年,哪怕是一根针都没往娘家拿过,还要两个老人倒贴我。他们家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倒还不如没有的好。”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刘美突然想明白了,她原本把工资和丈夫都放在一块儿,她觉得夫妻俩过日子应该不分彼此,但自从那时开始,她觉得,也时候该分一分了。
偷偷的攒起来,偷偷的存着,丈夫要的时候,她就说没有,不给。若是有要紧的正经事儿,她会拿出来,可是若是满足丈夫的虚荣心,她一分钱也不会出。
她也开始学着记账,不再糊里糊涂的过日子,一笔一笔把所有的开销都记下,哪怕是买了一卷卫生纸,她都记着。
丈夫给公婆买东西,她也拿自己的钱去给父母买东西,可她比丈夫清醒的多,不是为了面子,只是为了尽一份做女儿的心意而已。
其实父母从来不肯让她花钱,她带父母出去买衣服,父母一看标价,本来试着挺好看的衣服,他们就不要了,说是不喜欢,看不中。说是穿旧衣服舒服,旧衣服也够多,不需要买新的,悄悄替刘美省钱。
但公婆就不一样了,来者不拒,越是气派排场的,越是能带去去现的,全都要,都说好,全然没有为了他们的日子考虑过半分,所以刘美才常说,公婆家这一辈子,都在活一个面子,里子不要也无所谓。
她若不是个传统女人,太过顾家,或许早几年就离了,可是就是念着丈夫平日里对自己还算好的,人也没什么大问题,就一直拖着,拖到有了孩子,更加是不可能离了。
如今孩子一天天长大,她的心也愈发坚强起来,不再想着靠丈夫,她过得也算是比较安稳,心里面早已把丈夫当成一个看家门神罢了。
可即便是这样,她也没办法做到完全不动气,丈夫的过分举动,还是会刺激到她的神经,尤其是在丈夫发表双标言论的时候。
她把自己的工资收着,丈夫一直都是不高兴的,经常会时不时的说话讽刺她,说她如今是个富婆,能耐大了去了,刘美也不管丈夫怎么说,不接话,不挑起冲突,自顾自过日子。
可是今年过年,丈夫却突然要求说,要刘美把自己的工资交出来。
“我父母年纪大了,也该给他们点生活费了,他们又没有养老金,不像你父母自己给自己还叫了社保,起码有点钱拿。你的工资比我高,你出四百,我出两百。”
刘美怒了:“凭什么要我出大头,那是你父母,不是我的,要给也是你一个人给,要么就两方老人都给。”丈夫却用一种很理所当然的口气回道:“你别闹了,你父母能和我父母一样吗,他们有不是差这几百块的人,再说了,本来你是我家的媳妇,就应该出这份力,你赚得多,多出一点,不是正常嘛。”
刘美不说话了,这么多年,她和丈夫理论这类事情,她从来就没争过丈夫,她嘴笨,心里明镜儿似的,但嘴里说不出来,干脆就不说了。
可她这口气是怎么也咽不下去:“十年了,我给我父母买东西的次数寥寥无几,给钱也不要,买衣服也不要,他父母那样,还要给钱?我真的是无语了。”她当即把自己购物车里一直存着的,父亲的一件皮衣,母亲的一件大衣,两件羽绒服,还有零零总总,不舍得买的四身衣裳,当着丈夫的面,都下了单。
其实总计也不过就是三千不到的价格,丈夫看到价格后却炸了:“我要给我爸妈买三轮车,你拦着不让买,我爸妈的衣服你也从来不买,却只给岳父母买过年新衣,一买还是四套,你不能匀出两套给我父母吗?
还有,我问你要养老钱,你做这个给我看啥意思?”刘美回到里屋,把这近十年的花销账单递到丈夫眼前:“你自己看。”账单上总结写的很清晰,很公开。这些年,丈夫给家里花的钱,足够把房子的尾款结清,可刘美为娘家花的钱,不过是丈夫花的零头。
丈夫明明看到了,却把账本直接扔到了地下:“你给我看这个做什么?有啥意思?我给父母花钱怎么了?你这人可真有意思。”刘美笑了:“没怎么,那我给父母花钱怎么了,我现在就要给父母花钱,以后,我也只给我父母花钱,又怎么了?这就是我的态度,钱我不会给。”
丈夫怒不可遏的提出了离婚,没曾想,刘美想都没想便答应了:“好,从我给父母下单买衣服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想给这数十年的错误画上一个句号了,离吧。”
刘美的十年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她的心却好似突然着路了,就像是一直没有目的地的飞机,终于找到了航线,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
“他的父母是父母,我的也是,可惜他永远也意识不到自己有多双标。”
无意识的双标,到底有多伤人,怕是之后当事人能够知晓了,这不单单是男人,女人也是。
我曾经看过一则闹离婚的,也是因为过年双方买东西不均,女人娘家成箱成箱的送礼品,去婆家去只买几个苹果和梨,丈夫气的不想过了,那可不是作假,是真的不想过了。
只为自己考虑,婚前也没什么错,可是婚后真的应该改变思路,你不再有一个家了,不能再只顾着娘家或者婆家一方了,否则就是自私,会寒了对方的心。
端平自己的态度,过年本该阖家团圆,是幸福时刻,不该为了这些琐事闹矛盾。或许我们的能力真的不够,不能给父母更好的,可是端平态度和经济能力真的没什么关系。
在能力范围之内,平均成两份分给四个老人,不难,难的是有些人心里的砝码重量不一。
婚姻想要幸福,家庭想要和睦,终逃不过平衡二字。
听起来很难做到,其实不然。想平衡,要么就是给另一方加重砝码,要么就是挪一些到另一边互相制衡,你看,其实做起来也没那么难,就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