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远超他国为何13世纪之后科技再无建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9 17:56:16  阅读:6787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因为内陆广阔,空间巨大,公民齐心协力,文明昌盛,所以在古代我国的科技一直都名列国际前茅。比方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载,我国就比西方快了近8个世纪。春秋时期我国人就现已将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确定为365.25日了,与现在底子相同。南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准确到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比荷兰人早了1000多年,而最著名的便是四大创造晰。关于这四大创造,在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东西》一书中说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创造现已在国际范围内把事物的悉数相貌和状况都改变了。”

但咱们不得不供认,在13世纪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停留在经历阶段,立异认识没有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理论没有进一步开展。我国的实力也就越来越落后于国际其他几个国家,直接造成了近代百年战乱的局势。其底子原因是与我国社会的道德型结构,我国科技的有用性特色和科学研讨的全体性观念密切相关。

1.我国古代社会是一个道德型的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着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着重人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完善。整个教育的方针也仅仅培育保护控制次序的各级官吏。因而从思想观念上来说,科学技术活动被视为歪门邪道,一部24史写满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贞女烈妇,却偏偏没有科技创造者的专门华章。直到清代阮元才写了第一部科学家的作品《畴人传》。社会风气如此,又何谈科技大开展呢?

2.从我国科学技术自身来说,它具有激烈的有用性特色,全部学科全部研讨都以国家的有用为终究意图。比方我国古代天文学有很高的成果,并且比较发达,但其科学研讨活动都是为大一统寻求授命于天的依据。我国古代农学也比较发达,但它是历代王朝“以农立国”和“民以食为天”的一种反映,即使是四大创造也与国家的有用意图有关。所以,一旦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无关,科技也就没有了存活的土壤,国家更不会投入很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这些研讨上面。

3.我国古代的科学作品大多是经历性的总结,而不是理论性的讨论。所记载的各项创造都是为了处理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妄图在某一研讨范畴取得巨大打破,以带动科学事业的开展。并且,科技注重综合性的全体研讨,注重从全体上掌握事物,而不是把研讨目标从扑朔迷离的联络中分离出来,独立研讨他们的实体和特点,详尽讨论它们的奥妙。因而,难以对一门学科构成体系的理性认识,因而科学无法加快速度进行开展。

4.除上述原因外,任何要素都不能脱离年代。13世纪的我国处于南宋年代,国家割裂,战乱频频。而接下来的元明清都闭关锁国,虽然也与外国有或多或少的触摸,但国家把控力度加深,并且封建专制制度现已成了达到了最高峰,立刻面对溃散局势。国家着力点在政治与农业民生上,而普通百姓的对八股文趋之若鹜,上层控制者与基层民众都如此,进一步开展科技更是难以实现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