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半部《论语》,可治全国。讲的是北宋赵普的故事。
赵普辅佐赵匡胤树立北宋、管理全国,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备受敬重,人们惊奇于赵普的才智。
赵普逝世后,家人翻开他的箱子,发现只要《论语》二十篇。后世以“半部《论语》治全国”来点评他。
听起来,或许有些夸大,可是,《论语》里包括的修身、齐家、治国的观念,时至今日,仍然很有用。
小编选择了48句经典《论语》,一同在经典中增加才智吧!
谈差错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注释】犯了差错却不改正,那便是最大的差错呀。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注释】孔子根绝四种缺陷:不主观臆测,不用定必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注释】人们的差错,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差错的性质是相同的。所以,调查一个人所犯的差错,就能够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谈处世
4.正人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注释】正人联合而不勾通,小人勾通而不联合。
5.正人怀德,小人怀土;正人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注释】正人关怀的是品德,小人关怀的是土地;正人关怀的是法度,小人关怀的是长处。
6.正人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注释】正人懂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7.正人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正人全部求之于己,小人全部求之于人。
8.正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注释】正人要满意他人的功德,不滋长他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9.正人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好。
——《论语·子路》
【注释】正人考究调和而不同恶相济,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考究和谐。
谈为人
10.正人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注释】正人言语上要慎重,行动上要灵敏。
11.正人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注释】正人认为口里说的超越实践是可耻的。
12.正人有三戒:少之时,血气不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风华正茂,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注释】正人有三件事要警觉:年少的时分,血气还不老练,应该警觉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觉不要争强好斗;到了晚年,血气现已阑珊,应该警觉不要贪求占有。
13.正人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正人有九件事要考虑:看的时分要明察,听的时分要听清,脸色要温文,情绪要恭顺,说话要忠实,就事要慎重,发生疑问要问询,气愤时要防止闯祸,得到利益要考虑是不是满意道义。
14.正人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
【注释】正人心安理得,所以不担忧不惊骇。
谈理政
15.政者,正也。子帅子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正字的意思便是规则。你带头规则自己的行为,谁还敢不规则呢?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注释】统治者本身规则,即便不下指令,工作也能行得通。统治者本身不规则,即便下了指令,老百姓也不会遵从。
1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注释】不担忧产业少,只担忧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忧日子赤贫,而担忧日子不安靖。
18.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注释】当他没有正真取得的时分,总是担忧不能得到。得到今后,又会担忧失掉。假设担忧失掉什么,那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注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工作就办不成。
20.全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论语·子罕》
【注释】人数很多的戎行,其领袖能够被改动;但一个有志气的人,却不能逼迫他改动志趣。
谈寻求
2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行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注释】财富假设是能够求得的,即便是执鞭这样的初级职务,我也乐意担任。假设不行以求得,那就按照我所喜好的行事吧。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注释】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危害仁道,只会献身本身来满意仁道。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注释】人假设没有久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眼前的担忧。
2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全国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坚信不疑,尽力学习,至死坚持真理。风险的国家不进入,骚动的国家不居留。全国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当官,政治紊乱时就隐居。国家政治清明,假设自己赤贫而下贱,便是羞耻。国家政治紊乱,假设自己殷实而显贵,便是羞耻。
2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间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注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臂膀当枕头,高兴也就在其间了!干不正当的事取得的富有,对我而言就好像天边的浮云。
谈结交
26.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论语·子罕》
【注释】能够一同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据守道;能够据守道的人,未必能够见机行事。”
2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行与言,而与之言,讲错。知者不失人,亦不讲错。
——《论语·卫灵公》
【注释】能够跟他说的,却不跟他说,就会错失值得往来的人;不行以跟他说的,却跟他说了,便是说错话了。聪明人既不会错失值得往来的人,也不会说错话。
28.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注释】准则建议不同,就不能一同谋事。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自己不喜爱的工作,不要强加给他人。
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注释】不担忧他人不了解自己,担忧的是自己不了解他人。
31.劝说而善道之,不行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注释】忠心肠劝说他,好好地劝导他,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侮辱。
谈学习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注释】仅仅学习,却不考虑,就会罔然无知。仅仅考虑,却不学习,就会疑问不解。
3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便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才智。
3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注释】学习了,然后准时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注释】关于学习,了解怎样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36.敏而好学,不止下问。
——《论语·公冶长》
【注释】勤勉好学,不以向他位置卑贱的人讨教为耻。
37.不学而能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注释】生下来就知道学习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便是劣等的愚民了。
谈为师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注释】三人同行,其间必定有我能够学习师法的人。选取他们的长处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陷自己留意不去犯。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注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历史文献、日子实践、待人忠实、考究信誉。
40.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注释】不论什么人都能够遭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扫除在教育目标之外。
41.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注释】遇到可实践仁道的时机,对教师也不用推让。
4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注释】教训学生,不到他想弄理解而不得的时分,不去劝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分,不去启示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谈人生
4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注释】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能乐天知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定见;七十岁能为所欲为地行事,而又从不超出规则。
4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为政》
【注释】聪明人喜爱活动的水,仁者喜爱慎重的山;聪明人道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高兴,仁者长命。
4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故行之哉?
——《论语·为政》
【注释】人假设失掉了信誉或不讲信誉,不知道他还能够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4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能够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注释】见到利益就能够想一想是否符合道义,遇到危险乐意献出生命,长期处于窘迫之境而不忘平生所立的誓词,也能够称作完人了。
47.性附近,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注释】人的赋性是附近的,因为习染不同才彼此有了不同。
4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注释】不担忧自己没有职位,担忧自己没有能够立身的身手。不担忧没有人了解自己,担忧自己不具备让人知晓的身手。
-
收拾不易,看到这儿的你,去右下角给牌牌教师点亮“在看”吧!你的支撑是我不断尽力的动力
- 抢手引荐 -
修改:牌牌
标签:上海小升初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