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的最近一段时间里,
许多人都参加了朋友圈美食大比拼,
硬生生被逼成了“大厨”,
年前还是除了泡面不进厨房的“小白”,
年后竟成了“特级厨师小当家”,
愣是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厨艺天赋。
甚至有人在最近一段时间内
还复原出了失传百年的宫廷菜。
宅家捯饬出百年前的御膳
平时就喜欢研究美食的博主“绵羊料理”,在宅家的最近一段时间里,自嘲“瞎”做了好多菜。她不但把家里仅有的食材变着法子做,比如墨鱼汤面、凉瓜黄豆排骨汤、酸豆角炒面、辣椒萝卜蛋炒饭、瑶柱鸡肉粥等等,铆起劲来连网红奶茶她都能如法炮制,还有颇有分子料理感的最新大作“羊啸草莓”……
不过,最为特别的可能要算那道失传了100多年的宫廷菜“镶银牙”。绵羊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才破解了这道专为慈禧太后研制的御膳。要做这道菜,最难的部分就是要把肉塞进豆芽里。
“总体来说,这是一道非常费事的菜。但是宅在家,我有的就是时间,足够我来破解这道超级复杂、极其奢华、难度系数9.98的镶银牙。”
准备上千根豆芽,花上半天的时间,才能做出一小碟。古人诚不我欺,绵羊用了100克绿豆,每颗0.1克,算起来也发了近千根豆芽。按历史记载,她把豆芽掐头去尾剪断,留中间最直最粗的一小段,最后只精选出了200来段。
光是准备食材,绵羊就用了6天时间。然后,终于到了拿长梭针“穿”肉泥的步骤。她先把针线浸盐水入味,紧紧包裹进鸡茸内,再缓缓旋转满粘肉碎,慢慢抽出针线,肉泥就留在了豆芽里面。往直径不到2毫米的豆芽里塞肉谈何容易,这步骤不但听起来复杂,实战的试错成本更是高得离谱,最终,绵羊能留下的成品差不多只剩50来根。
据绵羊介绍,穿好豆芽之后,根据资料记载,要把花椒油烧滚烫,豆芽堆在漏勺上,盯住豆芽反复浇灌,一旦通透,即刻出锅。虽然这道菜的工艺听起来极其玄乎,但让绵羊深感无奈的是,它最终吃起来的味道和普通的炒豆芽没什么区别。
不断“翻车”后厨艺精进
对于美食博主绵羊来说,挑战的过程才是最有趣的。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她最初开始拍摄美食视频时,厨艺也仅仅是会炒饭和煎蛋的水平。
如今,坚持每周更新的绵羊,已发布了200多道菜谱教程。内容包括破解网红美食,复刻经典老味,挑战高难度美食,以及还原二次元料理等等。
正常的情况下,她会买够三次的分量,尽量多备一点,因为永远不清楚自己会因为什么原因而“翻车”。
让“身经百战”的绵羊最难忘,也是“翻车”最多次的料理是大煎堆——一颗直径约20厘米的超大麻球。她把市面上找得到的配方全试过一遍,前3天连椭圆形都滚不出来。
“本以为2天就能搞定它,结果足足做了2个星期,炸干了2桶油,用完了10斤糯米粉,累到卧床一整天。”
“滚圆的时候,我是忍着没哭出来。因为还需要对着镜头滚球降温,不能哭”。
绵羊形容这种喜悦像是考上了清华一样,她还用透明罩子把这颗大麻球裱了起来,仿若一件艺术品。
创新输出,内容为王
在拍摄视频上,绵羊同样也走过弯路。或许是受原先职业的影响,当她选择做一名职业的美食博主时,就感觉自己需要一个专业的厨房来拍摄,所以就花钱装修工作室,做片头,做包装,买灯光,请摄像……结果不到三个月,绵羊的工作室就解散了。
“我觉得现在做美食视频就应该去电视化,要有网感,要有创新,绝对不能过度追求拍摄和制作,把自己变成一档套路化的电视节目,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不论是真的好吃还是看起来好吃,都必须自己觉得好吃、想做才去做,这样拍摄的时候才会有动力。我像大多数观众一样,做菜并不专业,以趣味性的方式分享我的失败教训,能让观众少走弯路。”
绵羊食谱:虾滑酿尖椒
●材料:
虾仁150克、尖椒4个、盐半小勺、胡椒粉、花雕料酒、生抽、生粉、淀粉2小勺、蛋清1个、糖或味淋、姜1块、葱1根。
●步骤:
1.把尖椒洗干净后,用刀去掉两头,再切成两半,把芯和籽都去掉。全部切成一样的长度,摆盘更好看。
2.鲜虾去壳去肠,洗净备用。
3.把虾肉剁成泥,也可以用搅碎设备加工。
4.加半小勺盐、适量的胡椒粉、料酒、2小勺淀粉、1个蛋清,把它们拌匀。
5.分次加入1大勺葱姜水,就是把葱和姜切碎,用手使劲挤挤,泡20分钟的水。
6.朝一个方向搅拌上劲,也可以借助电动搅拌器。到这一步为止,懒人可买虾滑代替。
7.在青椒上拍一层生粉,能防止虾滑脱落,再把虾肉酿进青椒里。
8.把锅烧热,放适量油。用中小火先煎有虾肉的一面,让它们固定了就行,也可以煎到微微发黄。
9.翻面,把青椒煎出虎皮。时不时检查一下,不要烧过头了。
10.在锅里加少量的水、料酒、生抽、1小勺糖或者味淋,混合均匀后盖起来,把里面的虾肉和辣椒焖熟,1到2分钟就好。不要太久,辣椒煮烂就失去口感了。装盘后,把锅里剩余的烧汁淋上去,趁热吃。
生活周刊×绵羊
Q&A
Q:你认为,一道好的料理需要具备哪些元素?
A:首先食材要好,然后要有卖相,像浓浓的咖喱、油锅里的炸鸡,光看着就流口水了。如果这道菜的背后还有个动人的故事,可能我会吃得更香。
Q:你做了很多特别的料理,像是最近的镶银牙,这种比较冷门的菜谱是怎么被你发现的?
A:我的选题来源,一部分是自己吃过的,一部分是家人朋友或者粉丝推荐的,一部分是突发奇想的灵感,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有意去搜集的。镶银牙是我阴差阳错看了《国宝档案》后记录下来的。
Q:从料理“小白”到“大神”,你对美食的认知产生了哪些变化?
A:没没没,我最多入门,离大神段位还很遥远。其实,让我对食物产生思考的,不是料理的过程,而是评论和弹幕。“传统的红烧肉要不要放糖?”“正宗的辣椒炒肉选什么辣椒?”“烧麦应该包肉还是包糯米?”……似乎很多人对于美食的评判标准在于“正宗”和“传统”。我认为,美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是一门艺术学科。每样食材就是一个元素,如何组合,如何呈现,全凭厨师的灵感和设计。我们应该不同风格的建筑,也需要不同风味的菜式。一味地追求“正宗”和“传统”,反而会失去创新的动力,那我们也就永远都不可能超越前辈。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蔡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林荟萃
校对:顾米一
审稿:梁文静、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