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宋明道二年(1033),24岁的宋仁宗赵祯,忽然被一则音讯所震慑。接连几日,他痛哭流涕,心情近乎溃散。
这一年三月,宋仁宗的母亲、刘太后刘娥(969—1033)逝世。本来沉浸于沉痛之中的宋仁宗,却从自己的八皇叔赵元俨口中得知一个惊天隐秘。
八王赵元俨说,宋仁宗本是刘太后的女仆李氏所生,宋仁宗出世后,刘娥将孩子据为己有,并对外声称孩子是她所生。听说刘娥后来还指令,杀死了宋仁宗的生母李氏,企图完全掩盖这个谎话。
那个他叫了24年“母后”的女性,不只不是他的母亲,相反,还可能是他的杀母仇敌?
关于宋仁宗而言,这个音讯,无异于平地风波。
宋仁宗不是刘太后的亲生儿子,这则让宋仁宗感觉五雷轰顶的音讯,其实在其时的朝野表里,早已人尽皆知,成了北宋朝廷一个揭露的隐秘。仅仅一向以来身居皇宫大内的宋仁宗,还傻傻地被蒙在鼓里。
在皇宫内溃散痛哭的宋仁宗,很快还得知,那个一向以来被他称为“舅舅”的所谓刘太后的弟弟刘美,其实本名龚美,是刘太后嫁给宋真宗之前的前夫。多年来,龚美在刘太后的指派下,一向以“国舅”的身份埋伏在皇宫,别有用心。
一个是卑鄙下作的“杀母仇敌”,一个是埋伏皇宫的“肮脏奸夫”。
宋仁宗完全怒了,他随后派人重重包围了假“国舅”龚美的府第,并亲身带队,前去为母亲李氏开棺验尸。
皇帝,想杀人了。
▲宋仁宗赵祯的身世之谜简直众所周知。
2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则很知名的故事——狸猫换太子。故事讲的,便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的生世之谜。
在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有刘妃和李妃两个妻子。当年,刘妃和李妃一同怀孕。因为谁若先生儿子,则那个孩子有很大的可能性被立为太子,在得知李妃先生下男孩后,刘妃指令手下的宦官和接生婆一同,将一只剥掉皮的血淋淋的狸猫,掉包诬害说是李妃生下来的怪胎,然后指令宫女将李妃所生孩子(后来的宋仁宗赵祯)杀死。
没想到经手的宫女和宦官都于心不忍,遂将李妃所生孩子送给了宋真宗的弟弟八贤王抚育。
不久,刘妃也生下一个儿子,后被立为太子,谁知六年后太子夭亡。宋真宗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终究立八贤王的“儿子”赵祯为太子。
因为生下“怪胎”,李妃被打入冷宫,刘妃又派人谋杀李妃。在好心人的帮忙下,李妃逃到民间,以乞讨为生。后来幸遇包青天包拯,在事隔24年后,李妃才得以与亲生儿子宋仁宗相认。
东窗事发后,现已做了皇太后的刘妃,终究在阴谋败露之后自杀身亡。
这,便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梗概。
▲“狸猫换太子”的传奇,在民间撒播甚广。
3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真假稠浊。但在史书记载中,如本文开篇所描绘的,宋仁宗赵祯的确并非刘太后所生,而是刘太后的女仆李氏和宋真宗的儿子。
刘太后刘娥,是个有私心且怪异的女性。
刘娥,本来是一个初级军官的女儿,因为爸爸妈妈早逝、孤苦无依,很小的时分就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15岁时,宋太宗赵光义的三皇子、韩王赵恒无意中见到了刘娥,惊为天人。银匠龚美所以顺水推舟,谎报刘娥是自己的妹妹,而刘娥也乐得做个王妃,从此嫁入了韩王府。
至道三年(997),韩王赵恒登基为帝,成为北宋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刘娥随后跃升为皇妃,而银匠龚美,则被自己的前妻以兄长的身份召入宫中,成为了权势显赫的“国舅爷”。
其时,宋真宗尽管坐拥后宫佳丽很多,但他的五个皇子先后夭亡,而贵为皇妃的刘娥,则一向不育。
在此情况下,刘娥在一次宋真宗来访时,将自己的女仆李氏,推到了宋真宗的龙床之上。
李氏由此怀孕。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24岁的李氏,生下了儿子赵祯,这便是后来的宋仁宗。
但李氏终身下孩子,立刻就被册封为德妃的刘娥踢到了一边。刘娥将孩子据为己有,对外则揭露声称,赵祯是她所生。
因为宋真宗前面五个皇子先后夭亡,因而尽管仅仅第六子,但赵祯(初名赵获益)从终身下来,就成了大宋王朝的皇位榜首继承人。
北宋天禧二年(1018),9岁的赵祯被立为皇太子。四年后,宋真宗驾崩,13岁的赵祯继位登基。而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则以儿子还小、需求皇太后辅佐的名义,实行了垂帘听政。
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刘太后。
▲史书以及小说中的刘太后刘娥,心计、权术都十分了得。
4
刘太后权术之深邃,不亚于吕后和武则天。
宋真宗晚年,日益昏聩,大搞所谓“天书政治”,朝政紊乱。在这个当口上,刘娥以皇后的身份在朝中建立翅膀,并发起政变,将在檀渊之战立下丰功伟绩的名相寇准,从帝都开封贬黜到广东雷州,致使寇准老死岭南。
刘娥还贬黜其他朝臣。宋真宗身后,刘娥遂以皇太后名义垂帘听政,并攫取了大宋帝国的最高权利。
登上权利巅峰后,刘娥又将帮忙自己政变夺权的权臣丁谓进行贬黜,其间的大将曹使用则被逼自杀。
至此,刘娥成了凌然于皇帝赵祯之上的太上女皇。她曾穿过只要皇帝才华穿的龙袍——衮衣,在开封皇宫中承受文武百官的跪拜。
在皇太后的权势笼罩下,谁也不敢跟皇帝赵祯,提起他的实在身世。
▲剧照:刘娥不只要权术,在历史上也颇有作为。
5
但皇帝赵祯的实在身世,满朝表里早已人尽皆知。
为了掩耳盗铃,刘太后将赵祯的生母李氏,外放到位处今日河南巩义的永定陵,为宋真宗守陵。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太后有吕后的野心和才华,但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她究竟没有吕后那般恶毒无情。
为了安慰身世贫微的李氏,刘太后指令自己的前夫、对外声称是她“哥哥”的“国舅爷”刘美(龚美),隐秘访查到了李氏的弟弟李用和,并封给了李用和一个小官职,以此安慰李氏姐弟。
1032年,46岁的李氏在毕生不能与儿子相认的遗恨中逝世。
关于李氏的死因,《宋史》的记载是,李氏在死前忽然被刘太后宣告册封为“宸妃”,然后当天,终身贫微,只享受了一天妃子称谓的李宸妃忽然逝世,“是日妃薨”。
“是日妃薨”,《宋史》的记载,春秋笔法,很值得玩味——临死前,赐给你一个光芒头衔,然后该死的人,就死了。
有的人说,刘太后假设要杀李氏,早就能够下手了,何须比及李氏生下赵祯23年后?
正如前面所说,刘太后尽管玩弄权术、心计深重,但究竟没有吕后对待戚夫人那般恶毒,她依然保有着人道的仁慈。
有一种可能性是,其时现已65岁的刘太后,或许是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她或许是忧虑在她身后,李氏与赵祯相认,自己隐秘多年的隐秘将被点破。
所以,她需求有些人,先死在她前面。这就比如,慈禧需求光绪帝吃下砒霜,先死在她前面。这姿态,老佛爷才华安心。
▲终身孤苦的宋仁宗生母李氏,在身后得到了礼葬。
6
李氏已死,刘太后指令,以一般宫人宫女的待遇,下葬她。
这时分,听到风声的宰相吕夷简,来“多事了”。
当着刘太后和宋仁宗赵祯的面,吕夷简毫不留情地说:“太后,李氏的葬礼,应该从厚!”
刘太后怒发冲冠,立刻动身,话也不说,直接拉着皇帝赵祯就走。
在将皇帝赵祯打发走后,刘太后单独召见吕夷简,问他说:“仅仅是一个一般的宫人死了,宰相您何须这么多事?”
吕夷简回答说,“臣待罪宰相”,朝廷表里巨细业务,我当然要干预。
刘太后暴怒,当场发脾气说:“老相公,你是想挑拨我跟皇帝母子俩啊!”
没想到,吕夷简沉着地回答说:“太后您假如不顾念刘家的未来,那我不敢说这件事。但假如您还顾念刘家的未来,那么对李氏的丧礼,就应该从厚!”
吕夷简的意思是,刘太后已近生命晚年,假如她逝世后,皇帝赵祯得知本相,那必定会对刘太后的宗族发问,所以为了后事考虑,对李氏的后事,一定要办得漂美丽亮。
刘太后听懂了吕夷简的弦外之音,指令以“一品礼”敛葬那位只要一天荣誉称谓的李宸妃。
吕夷简不放心,还特别跟处理李氏后事的宦官罗崇勋说:“李宸妃应该以皇后的标准入殓,并用水银灌注维护尸身,不然今后出完事,甭说我吕夷简没有提示你!”
宦官们,终究照着吕夷简的叮咛办了。
在历史上,吕夷简的名声并不好。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头号政敌,但在处理李氏后事这件事上,他办得极为美丽。
▲终身名声不咋地的吕夷简,却办了一件超级美丽的事。
7
李氏身后第二年,北宋明道二年(1033),65岁的刘太后也逝世了。
回到本文最初,八王赵元俨(后世传说中的八贤王原型)向宋仁宗说明晰他的身世,并指出,李宸妃死得很奇怪,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被刘太后指派杀戮。
在多方访查、承认自己的实在身世后,24岁的宋仁宗终究心情溃散,声泪俱下,几天不能上朝。
他为自己二十多年来,不能与亲生母亲相认而痛哭流泪,也为刘太后的绝情愤恨不已。
几天后,宋仁宗向全国下发了一道罪己诏,指出自己对亲生母亲不孝,没当好皇帝,也没做好儿子。
罪己诏一发,工作,由此闹得举国皆知。
愤恨之下,宋仁宗又派兵重重包围了刘太后的“奸夫”龚美的府第,并亲身前往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宸妃停灵的洪福院。
宋仁宗要开棺验尸。
翻开棺材后,一年前由宰相吕夷简争取来的葬礼,总算显现了作用和威力。
当看到被灌注水银、以太后之礼殡葬的母亲李氏“玉色如生”时,宋仁宗慨叹道,看来母亲李氏仍是受到了善待的,“他人说的,也不一定可信啊”。
所以,宋仁宗指令撤去预备缉拿龚美的戎行,仍是以本来的礼节,对待刘太后的所谓“兄长”龚美一家老小。
后来,宋仁宗将生母李氏追谥为“章懿皇后”,并与刘太后一同供奉在太庙祭祀。为了补偿自己的缺憾,他又优待自己真实的舅舅李用和,封他做了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对他的恩宠和恩赐都十分丰盛。
▲剧照:宋仁宗成为一代明君,有刘太后精心培养的劳绩。
8
工作到此,好像也该圆满结束了,但这件事仍是对宋仁宗造成了深深的损伤。
23年后,至和三年(1056)正月,47岁的宋仁宗有一天在临朝承受百官参拜时,忽然流着口水、手舞足蹈、语无伦次。
后来,他病况越来越重,天天大声呼叫说:“皇后等人要害我!皇后等人要害我!”
宰相文彦博、富弼匆促安排太医进行会诊,并招集全城官员到一些大寺院和道观进行祈求。
宋仁宗这种疯癫情况在继续一个多月后,才逐步恢复。
7年后,嘉祐八年(1063)三月,赵祯终究逝世,享年54岁,庙号“仁宗”。
赵祯身后,关于他身世的传说渐渐的变多。到了元朝,他的身世传说首要被改编成了杂剧《抱妆盒》,明朝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逐步成型,并于清朝乾隆时,被小说家石玉昆写进了《三侠五义》,由此愈加传遍大江南北。
以上,便是“狸猫换太子”背面的本相。